2014年高邮市经济建设概况

2018-08-07 26 0 举报/投诉

2014年高邮市经济建设概况

2014年,面对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高邮市委、高邮市人民政府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字当先,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总基调,突出转型升级主线,着力稳增长、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全年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处于中高速增长合理区间。

相关档案有《2015年高邮市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高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高邮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画执行情况与2015年计画草案的报告》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5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61.29亿元、增长5.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2亿元、增长15.2%,国税收入突破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4.43亿元,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3亿元,增长12.3%;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48元,分别增长10%、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低于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2014年高邮市经济建设概况
  • 时间:2014年
  • 地点:高邮市
  • 时期: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新常态

概况

201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25亿元、财政收入61.2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34.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48元,共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66亿元,工业总产值184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32亿元,建筑业总产值800亿元、农业总产值114亿元,润华电缆、德运塑业、金宏泰等3家企业“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菱塘回族乡、三垛镇、临泽镇列入全国重点镇。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特点

1、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67.01亿元,增长3.6%,增幅位列扬州各县市第2。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小麦攻关田块单产693.2公斤,刷新淮南麦区记录。粮食总产达88.6万吨,较2013年增长1.3%。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突破千家,新注册家庭农场107家,2个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範。2、工业生产稳步提升。2014年,我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20.4亿元,总量较2013年增加142.3亿元,增长16.2%,增幅位列扬州第2,高于扬州全市4.7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0.07亿元,增长12.4%,增幅位列扬州第1。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市工业实现开票销售457.1亿元,增长13.1%;工业入库税收19.4亿元,增长9.7%;工业用电量22.56亿度,增长13%。机械装备、照明灯具、纺织服装、电线电缆等四大基本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开票销售240亿元,增长18%。重点企业拉动明显,秦邮特钢月均开票6亿元以上,华翔月均纳税1000万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1家,新增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4家,新增纳税超亿元企业1家。润华电缆、德运塑业、金宏泰科技等3家企业“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3、服务业提质发展。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166.6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6%,较上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完成扬州下达目标,超过人代会目标0.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9%、15.8%,比上年提高0.2个、0.7个百分点。旅游业确定为永久基本产业,全年接待游客达3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新增年成交额10亿元专业市场1个,5亿元专业市场2个。代表城市形象的波司登世贸广场进展顺利,家居广场、购物中心、苏果超市竣工营业,星级宾馆进入装饰阶段。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营业收入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4.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9.7%。4、投资增速逐步放缓。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334.43亿元,增长19.6%,较三季度下降了1.2个百分点,增幅位列扬州第3。其中,项目投资280.2亿元,增长15.1%;房地产开发投资54.2亿元,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3.3亿元,下降12.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0.4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0.7亿元,增长31.2%,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增速快于工业11.6个百分点。工业技改完成投资107.9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32.3%,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5、需求拉动不断增强。2014年,消费市场逐渐回暖,全市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82亿元,增长12.5%。一、二、三季度增速分别为11.7%、12.3%、12.3%,累计增速基本呈现逐季加快的趋势。从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看,居住类商品较快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在尚程国际家居、荣嘉商贸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5.7%,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0.3%,处高位增长。受网路普及化和电子商务等因素冲击影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书报杂誌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7.5%、21.8%、79.2。出口总量小幅增长,全年全市实现出口总额38643万美元,增长7%。

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1、财政金融运行稳健。2014年,财政收入61.29亿元,增长5.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亿元,增长15.2%,其中,税收比重达82%。民生投入继续加大,新增财力85%以上用于民生,财政民生类支出31.2亿元、增长10.1%。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94.68亿元,增长15.4%,贷款余额241.6亿元,增长17.3%。2、企业效益有所好转。2014年,我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95.5亿元,增长15.5%,实现利润总额69.53亿元,增长31.4%,实现利税总额109.6亿元,增长23.4%,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在扬州名列前茅;2014年度规模企业资产不断增加,503家规模企业资产总计445.36亿元,较2013年增长60.6亿元,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4年我市盈利的规模企业有498家,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99%,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为0.99%,自年初以来持续收窄。3、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31.5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14335元,增长10.9%,农村快于城镇。今年我市及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津补贴,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职工养老等均按自然增长机制进行提标。

经济发展的潜在风险

1、市场风险。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调整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从国内情况看,巨观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者价格(PPI)已连续3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创近五年来新低。从我市看,12月份 CPI上涨1.6%,已达12个月以来最低水平。钢铁、液压机械等主导产业受市场经济大气候影响,对高邮市工业经济拉动逐步减弱。2、企业经营风险。今年以来我市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经营风险逐步加大。从存货看,1-12月份,我市工业企业存货达到38.7亿元,比年初增加了3.6亿元,呈现高产量与高库存并举、低需求与低价格并存的局面。从用工看,在工业企业景气调查中,认为是用工成本上升的企业占49.45%,认为招工难的企业占30.77%,劳动力成本的快速增长使得部分企业竞争优势不再。从资金看,调查中认为资金紧张的占30.77%。1-12月份,全市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产成品两项资金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10.1%,企业资金流转紧张。
3、房地产风险。受房地产巨观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8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增速开始呈现负增长态势,此后,房地产销售持续下降。全年销售面积下降19.2%,较上年回落88.6个百分点。截止12月底,我市已累积可售面积达200万平米左右,按当前销售均速,市场可售面积去化周期已达24个月,去库存化压力加大。2014年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亿元,增长15.1%,较上年回落58.9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3.99亿元,增长5.6%,较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

对策建议

2015年,是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深化改革创新新常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坚持做强经济总量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并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使其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拉动力量。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全产业链的整合最佳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向电商转型,加快传统零售商触网转型。密切跟蹤重点耗能企业、项目,防止反弹,确保完成年度节能任务。(二)推进项目投产达效。今年是重大项目攻坚年,要按照“洽谈储备一批、在手签约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模式,利用各种平台,加大项目的包装推介。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上下功夫,通过大力度地推进项目建设来调结构、促转型。重点推进国信天然气热电、高邮湖风电场、雄韬储能电池、诚信应急物流及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实质性开工。力推国信天然气热电联供、兆顺中板、高邮湖风电场等项目建设,力促中航工业VCI涂料、澳洋顺昌物流、华翔合金铅等项目竣工投产。力促高邮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高邮湖西新区的转型升级,推动现有产业上延下伸。(三)全面最佳化要素供给进一步简政放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以及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建立风险贷款监测预警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推动土地要素改革,推行差别化工地,大家限制低效土地处置力度,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相关文章

财务经理财务
美乐地
联合国欧洲本部
外来农民工
龙吻0
达卡(孟加拉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