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为什么要临摹?

2019-06-19 1,146 0 举报/投诉

 
 
学书法,为什么要临摹?
 
各家观点,非常精彩!
 
开头的那些话!
 
读无名无派兄的《临摹是书法悲剧的根本----打假从反临摹做起》帖,想到一些问题,认为是包括自己在内的、学习书法的人群中认识较为混乱模糊的,感觉有必要发个帖好好讨论一下。
偶出几个题,供参考:

一、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唯一手段,这话对不对??
书法这门艺术(有人认为是技术)太特殊,没有其他物象可以直接师法,说师法自然、折钗股、屋漏痕等等,对学习者而言都不好使,还是临摹先贤的笔迹最有效,那么临摹就成了华山一条路,书法也就成为一种承继特别强的艺术(技术),有些人视之为末技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临摹的目的与作用,有没有阶段与层次之分??
这个问题搞清了,才能理解为什么同样一部帖,临出来却千奇百怪千变万化。

三、临摹与创作倒底有多远??
无兄那个帖子有位据说临了60多年碑帖的先生,写出来的东西实在没得看,但偶不敢说他的临得不好,或话他的临作又是另一番面貌;有些人一辈子离不开古人这根拐棍,离了就要现原形,说明在书法这门特殊的艺术(技术)环境中,临摹与创作中间是有距离滴;对于不善学的人而言,这段距离可能一辈子走不过去。

 

---------------------------------下面是各家观点-------------------------------------


 悦斋主 观点:
 
1、临摹好比走路抄近道,目的还是要把自己渡过去。或者说你要去一个地方,你不认识路,那别人走出了一条路,你照着走过去。如果你偏要自己重新走出一条路,那你得首先辨别方向,然后要小心太多的荆棘和陷井,估计顺利走出一条好路的概率很小。
      2、临摹好比小孩初学识字,他有一系列的问题要解决,比如怎样认识字以及笔顺孰先孰后等技术问题,然后才能完成一个词、一个句子的书写。
      3、中国书法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主要是字的写法,这里面有许多简、好、省的做法,许多是顺应自然法则的,你不理睬它,你弄出的东西可能不入流,怎么办,也只好临摹。
      4、临摹是在到达一个美好彼岸的过程中最好采用的工具(当然也不是非采用不可,如果不用,可能你也很容易到达彼岸,但不能保证你到达的彼岸一定美好,很可能是一个魔界),而这一过程是长期艰苦的,艰苦到有的人可能永远也走不出来,或者是基本上没什么人能走出来。
      5、还有一些人可能根本也没找到通往彼岸的正确道路,所以他们只好在布满荆棘的荒野里四处游荡,直到遍体鳞伤,面目全非。那些连一眼帖都不愿看、不愿临的主儿,大致是此等下场。
      6、但如果你须臾都能离开临摹这一工具,直到忘却勇敢探索是你这一程跋涉的主要内容,或是完全陶醉于临摹而忘却了赶路,挟持某一碑帖滾进路边的小沟里而全然不顾何去何从,那也只能由他而去,这有可能成就他“一手”好字,但仅此“一手”而已。

风兄出题,边想边写,拉杂于些,就教于诸高士。
 
无名无派 回述:
 
关于临摹好比走入抄近道,说的有些道理,但是,有时候事与愿违。我们的问题是,这个近道有时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小道,因为临就是仿造,仿造的和原创相差很远,仿造的再好,和创造有着极大的分别。
临帖实际上是一种照搬,很多人还是不明白写字的真正奥妙在那里,好比你走路,你有了方向,接下来要有体力和双脚平衡行走的能力,其次,你是快走还是慢走,那是节奏的问题。
反过来说,临摹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技法,掌握一种途经,可是,套路是谁发明的呢?更深地说,获取这种套路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
很多人只会低下头临摹别人的,没有想过书写还有更重要的问题等待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是不能依靠临摹来解决的,这个问题就是章法的问题,这个章法是形成书写风格的关键因素,如果你习以为常地按照别人的风格来行事,到头来,你怎么进入原创的境地呢?
章法好比建筑上的建构特色,你知道房子是用转头垒起来的,接下来你采取怎么样的构架来造房子又是一回事,根据设计,你可以制造很多风格的房子,这里的设计不是模仿,而是在了解房子的基本组构元件后,通过创意来完成的。为此,书写也是这样,你已经知道怎么写字,你就不应该把精力过多的花费在垒转头的事情上,你要做到的是设计,通过你的创意来创作出章法各异的作品来。
很多人书写上放不开,只会在一种模式里表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模仿造成的弊端。
形式上的创新不仅是笔法上的多变,而且主要体现在章法的变化上,创作虽然是字到词到句再到章的过程,而很多人反过来理解,以为章是很简单的事情,把精力都花费在造词和造句上,结果,通篇看来,文章还是一塌糊涂。
写文章的奥妙在哪里呢,你记忆很多词汇,也知道很多故事,可是,你不会巧妙地把这些词汇和故事有机组合起来,你的文章算好的文章吗?
临摹其实就是遣词造句的过程,如果把精力过多的放在遣词造句上,能出几个文学家?书法也是这样,你把精力放在临摹上,试问,书法家微乎其微的原因是否就出在这点上呢?
我不是反对临摹,我反对本末倒置。如果把书写的重点放在临摹上,你想成为真正的书法大家纯粹是痴心妄想。
古往今来,那些领悟到放开的人,正是跳出成法,不拘一格后,才成为独具匠心的艺术家。
 
 

学书法,为什么要临摹?(二)


 
徐飞 观点:
 
以目前我们人类的认识水平,对人的定向培养似乎还没有多少成功的先例。更何况是纯精神领域的艺术呢?

于是,“有教无类”大概是最可行也是最难说的办法。

要长大当然要吃东西,可是吃什么东西,怎么吃,什么时候吃好象也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吧?

“顺生”吧,兄弟朋友们!


 
无名无派 观点:

法实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气韵生动的问题,很多书法爱好者到了晚年,书写的水平下降,书写的气势也江河日落,很少人研究这种问题,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什么呢?
当我们书写中做到将笔立起来,笔在纸上行云流水地走动,手臂手腕都相得益彰地配合手指的运作,书写中达到稳妥恰到好处,这些都是书写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临摹能够获取笔法的技巧,但是,如何写出气韵生动的作品,以及到了晚年依旧可以玉树临风地进行书写,书写过程中依旧做到老当益壮,这些才是书法实践更深层的问题。
我的研究是针对盲目地书写来说的,很多人在临摹上下的功夫可谓“无与伦比”,为什么这些人没有出现超越王羲之境界的人物呢?王羲之的故事里还有关于“自己体”的说法,很多人就是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风格,关于自己实际上是自在自由自然的意思,而不能进入自在自由自然的境地,你写一辈子,也是书奴,只能成为一个书匠。
本来不想说那么多的,因为冷暖自知,我的经验不是空中阁楼,如果有人认为我在沽名钓誉,说了等于白说。哈哈!
 


 
从书写的线条看,没有临帖而能写出这样的效果,又作何解释呢?
很多人说我的字体里有谁谁的风格味道,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很可笑的,因为,当你得不到答案的时候,你就杜撰一些想当然的说法,这些也是情有可原的。
我通过回到本原上进行书写的实践,明白临摹不是唯一的学习过程,如果把精力放在本原上,那才是进入自在自由自然境地的途经。
我敢这么说,再过几年,我会创作出古往今来前所未有的书法作品,这种作品在点线上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强烈的震撼力,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能我才说,而做到这点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继承,不懂传统的人不悟道的人,与你说道,只能大笑矣。
 
书写还存在一种心境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修养的范畴。
当你进行书写的过程中,怡然自得,没有任何目的地书写,不为名利所束缚,这般书写才能自由自在,这个时候就是发挥本然的作用时刻,这个时候你能明白自然运动的规律究竟是什么,你从整体上能够明白自身书写存在的不足,以及你超越人为的干扰,纯粹进入到自然大道中加以自然地书写,如此,书写不再是书写,只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表现,那种功到自然成的道理也就显发出来。
熟能生巧,其实,无为书写到了最后也是熟能生巧的问题,这里的熟就是熟练,你熟练了,就能把事情玩圆活,也就是能在表现上达到整体的和谐。
很多人写字都喜欢用短锋笔,临摹的作品大都也是短锋笔书写出来的作品。
试想一下,如果对方采用长锋笔写的字体,你用短锋笔进行临摹,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吗?
别人在一种心境下写的作品,你用另外一种心境进行模仿,结果会如何呢?
书写上要做到求同存异才是正道,故而,没有明白书写工具是如何掌握的,不明白心境是怎么回事,不明白自然而然的道理为何?你去临摹只能步履艰难地不知就里地那么做,而对一个明白书写究竟的人,其只要看一眼这个人的字体,便放开手脚走自己的路,如此,两条腿走路,想去哪里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太极书道著述《心灵的推手·无所住》中已经全面阐述了走出弊端的方法,这里不再多述。
临摹没有错,错的是临摹的方法出了问题。
应该如何地吸收别人的长处呢?
有待大家各抒己见……
 
有人说书法没有看头,一个展览下来,从头看到尾,除了视觉疲劳,还有什么可以激动人心的呢?
实际上,创新也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书写功力不深,书写的人心理浮躁,如此,缺乏渗透力的作品,形式再好,就象流行歌曲,不能持久得道别人的欣赏,这样的作品还是没有看头。
 

学书法,为什么要临摹?(三)


 
砚庄 观点:
 
 
我很早的时候看过邓拓的“大胆练习写字”(“燕山夜话”北京出版社1979年4月第1版第39页)这篇文章。
这里面有一句话我一直忘不掉。
“人们都记得,我国年轻的乒乓球选手曾经在掌握了基本的打法之后,勤学苦练,大胆地打出了自己的风格,这个经验非常可贵。写字也可以运用这个经验。这就是说,要在掌握基本的笔法之后,大胆地练习写字,经过一个时期不断地练习,自然就会写出一首好字。“
如果仅仅就写一手好字来说,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但如果要深入到书法里面去,
我认为这就很不够了。
基本笔法不知邓拓是何所指。
特别的,
中国书法中的基本笔法历来不是抽象的。
笔法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书体和风格才能领会。
 

学书法,为什么要临摹?
我想再詳細地思考一下這個題目的意思。
1、掌握一些基本技巧以後就可以創作了,我再熟練地運用技巧不就得了嗎?我為什麽要臨摹?
2、別人的作品有別人的風格,我最終要寫我的風格,我為什麽要臨摹?
3、一些人臨摹了很多古代法帖,最終也沒有成功。於是我要問,我為什麽要臨摹?
 
 
风行客 观点:
 
勤学苦练,所为者何??偶个人体会有这么几层意思:

一、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使用特定的工具,追求一种固有程式之内的最大自由。——掌握程式要求的基本技术很要紧,否则你就不能进入这个程式,更谈不到使用或利用它。这情形就象京剧要坐科,科班教会你程式,你运用得自如了,才能从心所逾表达你想表达的东西

二、书法的技术含量有多高?也就是我们上段所讲的程式的“门槛”有多高?!每个学习者的悟性、业师的指导方法、一定的训练量有关,有些人终生不得其门而入,就是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三、临摹是一种最常规、也最基础的训练方式,因为这门艺术的特殊性,我们要进入程式就不得不如此。但临摹训练绝是分层次、有目标、讲原理的,说它是一个系统也不过份,以往这是不传之秘,偶有口传心授,多数要靠作者自行参悟,于是不惜偷坟掘墓呕心沥血,后来有人开始做了一些总结工作,目前学院里的训练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这不过是刚刚起步
 
 
medialei 观点:
 
     关于临摹,从根本上说是“对自然动作的改造”。注意,这里的自然,是初始态,而不是“心手和一”那种舒服和从容。

      许多性急的艺术青年,以为由着自己才是自我,其实恰恰不然。由着自己的那种自我宣泄,是一种初始态的真诚,自我感觉越自由,越接近动物性的共性,离真正的个性越远,如驴吼或鸟鸣。但有些鸟鸣确能摆脱这种动物性的共性而显出独特的个性,那就得接受人的理性训练。

      古人的法帖里,留存着一套一套和谐而又多彩的动作模型。其中的任何一套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理性成果——且这种成果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的现实、文化的“自然”,因而看起来“像是”感性的。不愿意接受她,你可以去画画,或是去做与书法无关的任何事情,但只要你自觉地纳入了书法的审美系统。临摹——实际上也就是绘画里的写生,就是不可能绕过去的文化现实。

      想绕过临摹去寻找书法表达的个性,就如同未经训练的驴吼鸟鸣——最终不会有任何个性。剩下来的,只能是动物性的共性,或者是自以为是的肤浅的个性,这种个性经不起时间的空间的检验。时间一长、或拿到大地方一亮相,就会找到大量相似相近的东西,因而不会有任何艺术价值。

      有一句话最能说明这种处境——寻找自我的捷径是周游世界。在书法上确立自我风格的捷径,亦如是。
 
 
 
都市野狐禅 观点:

临摹的目的,
就是提高创作水平.
学习经典作品技法,
了解精彩所在,
技巧积累和认识提高后
形成自己风格!

但真要做起来,还要看具体的方法.
现在反对临摹的,实际上反对的是临摹的方法
方法是否科学,是否有效,
这才是很多临创拉大距离的主要原因!
 
 
张鹏 观点:
 
从来只知道临,只知道如何按自己的方法临,真没想过为什么要临:))
仔细一想,这个话题很有意思.
要想和人交流,就必须掌握语言,哑巴可免;
要想加入世贸,就必须了解规则,朝鲜不必;
要想写字交流,就必须从临摹中寻找共性,有共性,才算入了行当,入了行当,就可以自己开店自己玩了.
不想入这个行当的人,大可不必临帖了:
 

学书法,为什么要临摹?(四)


 
zhuyi  观点:
 
还是以谈问题为好.


:绕过前人文化成就的创新,有没有可能?
-------------
m兄的话,在
本帖里似指临摹才可以成功
或临摹后的创新才可以成功
反临摹就是绕过前人成就

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

一,不能穷举,关于成功者皆由临摹来
   就艺术言,有一个例外就够了
二,不能解释第一个蛋是那里来的,也许是摩天摸地来的
三,无限扩大了临摹一词的内延

退一步
一个书者,穷毕生临摹而后成,即便如此,也不能证明所成乃临摹之果
临摹和成功并无因果关系
古人说,功夫在诗外

当学书者绝大部分都在干着临摹
只证明此乃一文化现象

广义的书法资源(典籍之外,并含典籍)的运用,是又一文化现象

狭义文化
那些士大夫官僚皇帝们曾经的辉煌
和你我有什么相干?
文明所残留的物质和思想的碎片,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图书馆里
而这个文明本身,早已灰飞烟灭
江山仍在,人事已非

文化的继承,决然不会同型而不同时空
因为文化的背景已然不存

还有
文化有没有继承?
什么叫继承?
怎么继承?
继承什么?

文化没有继承
文化只有发展

继承的只是些资产,那些东东在博物馆,尽管去瞻仰好了
继承的不是创造资产的文明本身
曾经的已经过去,正所谓逝者如斯

说这些其实也没什么用

王羲之躺在棺材里满自在的
却老是有人揪他出来折腾
老人家懂什么咖啡汉堡地铁超市
真是下流,写几个字,自己玩就得了
自摸不是自摸
是志

池里养着大鱼
墙上有我画的鱼儿
得闲我写几个字儿
女儿认得鱼儿
看着墙上挂着的,看着我写着的,都管叫阿鱼
女儿喜欢爹
每天缠着要涂几笔
女儿涂的阿鱼不是阿鱼
是喜欢

临摹,就是要靠近临本,方可定义为临摹

所谓的意临,似与不似,等等等等,这些词
都是在伦理下干的偷鸡摸狗的事
阴阳怪气的
我从来不用这些词
什么意临?
有己意就不要临

说几句
所说规性的我性丧失应是技术问题.反临摹基本是态度
临摹作为方法的旧文化基石已不在(我认定它大部是伦理),现在人眼观似应打开.
如果临摹是手段,那反临摹也是.此两者都不能带来写好字的必然结果.所以我宁愿选择态度.
法心,法自然也可以是技术的.实在一点的话就是写字尽量符合材料和自身手势.生理特征支持反临摹.
临摹没有合理性,它只是一种文化特征.
旧文化场景已不在,留存的只是些资源.故无所谓遵循或恪守,只有建设而已
 
 
所说规性的我性丧失应是技术问题.反临摹基本是态度
临摹作为方法的旧文化基石已不在(我认定它大部是伦理),现在人眼观似应打开.
如果临摹是手段,那反临摹也是.此两者都不能带来写好字的必然结果.所以我宁愿选择态度.
法心,法自然也可以是技术的.实在一点的话就是写字尽量符合材料和自身手势.生理特征支持反临摹.
临摹没有合理性,它只是一种文化特征.
旧文化场景已不在,留存的只是些资源.故无所谓遵循或恪守,只有建设而已
 
 
 

学书法,为什么要临摹?(五)


 
刘兆彬 回述zhuyi  观点:
 
zhuyi兄多年来一直坚持反临摹的态度,确实是看到临摹的一些负面作用,而且,看得还很深刻,毕竟“古人何所师”,最早的古人,是无所师,是法天地、自然和心的。

但是,我们是写汉字,是和这种“既成的文化”打交道,所以,必须接受该文化的固有规定性,否则,该文化就不会承认我们,这是一个文化认同问题。如果想反对这个,鄙弃对这样一种文化的认同感,则可以写“英文”(我试验过,但是,我仍然在妥协,即使写英文也在用毛笔,这就是妥协——对毛笔文化的妥协;同时,我发现我进入另一种规定性,开始接受西方文字的规训),但是,我发现,这些都不能使自己解放,如果要解放,则不如不写字。

但不写字就解放了吗?我发现,即使不写字,我们的文化心理,仍在作为一种“思想范式”规定着我的思维活动,这是无法逃开的,既定的事实。ZHUYI兄的想法,颇有道家“以天合天”的意思,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道家的办法是:不断从文化的立场返回,一直返回到绝对的自然,所以,道家的言论是反对文学和艺术的,但是,道家的想法,不过是理想。因为道家思想本身,也是文化,他们反文化,是反儒家文化,但道家,同样在创造一种“思想范式”,如果这种思想范式被确立为主导地位,那么,它的问题同样很多。真正解放的书写,或许是原始人,象仓颉,直接“法天地”,造文字,没有参考文字,但是,他也不自由,他参考“鸟迹”。而仓颉造字,据说是集体的长期作为,仓颉不过整理集中而已。我们要直接法天地、自然,则一年也写不出几个字来,而且,也不会得到文化的认同。

难道我们的文化是不好的文化?我觉得不然,西方人对他们自己文化的失望,比我们对我们的文化的失望,似乎还大些。

我们的文化,已经遭受多次反对,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第一次还算有破有立,第二次则几乎毁灭,我们现在应该同时看到自己文化优点和缺点,不能一味地反之。实际上,反我们的固有文化,一直是以西方启蒙运动后的“现代思想”作为参照体系(这个参照体系,也是“现代书法”理念的支点),这个思想体系的问题,现在已经暴露得很充分了。

我觉得,儒家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核心和精华,也是世界文化中最优秀的文化之一(尽管有封建因素),要不,那些获诺贝尔奖的人怎么会集体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想生存,必须到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寻找智慧”呢?“必须”,那是没有商量的口气。
临摹,在明以前,多注重“临得象”,就是孙过庭所谓“拟之者贵似”。象李世民临帖,比较灵活,注意形势,但理论上“贵似”。宋人尚意,所以取神气,但是还是贵似。根据白谦慎先生的意见:到晚明一变,出现“臆造性临帖”,已经是把字帖作为一个自由发挥的支点,清代梁同书上承宋代的松年,多讲“自运”,到现代,更注重临帖中的意识的能动作用。这个临帖观念的变迁,不能不注意!
 
我对这一问题的另外一个意见也是明确的。
我一直反对把“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理论应用到到取法对象的选择上面去。
因为我们一旦将历史上诸多的书法家或作品进行高低水平的排序,
我们就会落入一个陷阱,
就必须学那个我们认为是“最上的”。
如果大家基本公认那个“最上的”是谁或某件作品,
那我们就要一致性地区取法他(它),
这会是什么局面可想而知。
在取法对象上,
我坚持是最合适的、最容易理解的。
 
但,
对于临摹不能由此活动本身取得一流的看法,
也没有说服我本人放弃临摹。

我感到临摹是一个文化的问题,
但不应该是一个失去意义的现象。
文化有共时性和历史性两个方面,
具有群体性和累计性,
不纯粹是变动性的。

具体说来,
就是临摹本身也有保留以往书法的某种因素的目的,
使得自己的自我、新、原创性和被保留的东西融在一起。
自己的自我、新、原创性如是仅仅附着在墨迹上,
将失去这个文化。

另,
我不完全赞成临摹仅仅是继承形式(就像律诗中的平仄、对仗等等形式),
因为形式也是在不断变动的。
 
 

砚庄  回述zhuyi  观点:
 
 
 
我原来有过这样的思想 -
单靠临摹实践本身是得不到自我的,
单靠临摹实践本身也是得不到原创性的新东西的。
有不能够从无中产生。
自我,新,原创性的“有”,
都是要针对我这个人才有意义的,
因此它们不存在于过去。
临摹不能实现这一目的。
对一流作品的临摹最多只能产生二流的作品,
一流作品之中必然存在着其无愧于被称为一流作品的本语言系统以外的因素的作用。
但临摹,
我感到是提供了一个工作环境或平台,
它使得自我,新,原创性能够找到附着物。
好像化学分子结构模型来源于梦境,
但它是被化学家所想到的。

学书法,为什么要临摹?(六)


 
最后总结:
 
试图把各位所讲的东西“直观”一下,因为很多人需要形而下的、容易理解的讲述:

其一:临摹是个大概念,内涵与外延都挺丰富滴,因此要做个解析

临摹(初)——基本技法与动作要领,有“动作模型”、“程式”和“得笔”等说法,这个阶段是必要阶段,是“平台”或基础;
               ——或认为临摹全无必要,这种规训将影响学习者的天性,使之失去一些重要东西,法心、法自然足矣

临摹(中)——是一种体验式学习,真正接近古典、经典的必由之路,或者是提升书法品格、接近“中庸”理想
的有效途径

临摹(高)——另一种形式的创造,原作只不过是参照物或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支点”,作者已经在程式中,获得相当大的自由,可以直抒已意了。。
 
其二,——按照主义兄的提示,关注一下有没有从不临摹而成功的例子,看临摹是不是唯一途径

        ——关注临摹使我们失去了什么??

        ——关注终生临摹而无所得的学习者

其三,临与创是如何衔接的??

        ——关注书法特殊性,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学习创造过程中的不同

   再想,点个位置先……
 

相关文章

邢乐信|写字之“写”与书法之“法”
书法口诀歌,书法理论简单明了!
当代硬坛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读“绿天”想到看到的……
观鸣嘤元旦展有感
善于“协调”的金伯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