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为书法初学者解惑的书论

2019-06-19 970 0 举报/投诉

 网上有一本《书法秘诀》的文章,不知谁所作,传闻是流传的抄本。相对于清代大书法理论家写的《书法雅言》《书法约言》《书学》《临池关键》《临池心解》等等,《书法秘诀》是最适合初学者的,读之能比较直观的看到一个学书法的人对笔法对临帖的疑惑,并且是如何解决的。

此篇文本,网络上比较盛传,但是被删减添加的不少,所以看还是要摘着看。

比如初学时:

余学书十六年,方悟得势字,至二十七年,方悟得三折笔锋。今人把笔无几时,便思挥屏扇纤素,开口便轻议前贤,只是不自知丑态耳。

他说自己学了十六年,才懂什么叫字势,学二十七年,才悟到什么叫三折笔锋。今人还没抓几次比,就开口轻薄议论前贤,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字好坏。

可见,历代专心学书者,都是少数人的事。也是一个没有时间没有努力不能进步的事,十六年悟字势,如按古代算,学十六年书法可能要小三十了,才知道字势是怎么一回事。

当然,原文中说的是“悟得”,重点在“得”。如果只是想看出“势”,其实很容易的,写出势很难,字势容易,笔势更难。

最适合为书法初学者解惑的书论

凡欲学书之人,工夫分作三段,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每段三五年火候方足。初取古人之大家,一人以为宗主。门庭一立,脚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务使笔笔相似,使人望之便知是此种法嫡,纵有谏我、谤我,我不为之稍动,常有一笔一画数十日不能合辙者,此际如触墙壁,全无入路。他人到此,每每退步、灰心

他把书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专一,现在来说就是“选一家先入门”,第二是广临帖,第三是“脱,化”就是脱古,化古。每段需要三五年的功夫。

这个本人是比较有感触的,因为在初学时就看过这篇文章,也读过这句话,但是那时候想的是:我能不能换条路试试?于是走上了初学以“博”为主的路子,确实也达到了该达到的水平·“博而不精”。

历代大家,只要能数出名的,大概我都写过一些,对于常见的苏黄颜柳二王等等,我更是写的多,而且能简单临摹出形状。当然,这也算是走入了“歧途”,因为太杂,所以对笔法一无所知,简单描摹出帖中笔画的形状,并不算得了笔法,笔法是指的你在不临帖的时候,自己写也能写成那个样子。

“博”的路,其实可以走通,不过需要太多弯路,于是我就开始走相对专一的路子,就是二王一路,数月才有改观,明显看到自己进步了。

所谓“门庭一立,脚跟把牢”就是如此,临帖务必求像,尤其是初学,必须做到全像,甚至一模一样,原文中说“一笔一划十日不能合辙”意思就是一笔写了十天也不像,很多人到这都放弃了。

最适合为书法初学者解惑的书论

学书法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苦修的过程,需得耐得住寂寞。

能这么说的人,一定是走过弯路的人,如果一个人天生就能耐得住寂寞,那他一定会以为别人也能耐得住。

癸巳临来仲楼十七帖,深悟转换之妙;至二十日,又悟侧左让右之诀

说临王羲之《十七帖》,懂得了转换之妙,此处应该指得的是“方圆转折”(本人经验),二十日明白侧左让右的技巧。

这个本人就很有感触,学十七帖对用笔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临的多了确实是能悟到这些的。

善学柳下惠,莫若鲁男子,于此可悟舍法。非折骨还父,折肉还母,何从现得清静法身来。

柳下惠和鲁男子是黄庭坚论书里的典故,用来比喻临帖,非常贴切。

我记得黄庭坚里是这样说的,鲁之闭门者应该学柳下惠的精神,意思是鲁国时候,一个女子荒郊野岭的来投宿,男子说男女授受不亲,不让进。

柳下惠是让进了,而且坐在怀里了,依然没有起色心。

这就相当于临帖时,不要死学,可以兼学别家,但是一定要有“根”,不能乱。

黄山谷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可能是论兰亭说的一句话)

最适合为书法初学者解惑的书论

欲学书者,必得传授。明季华亭董公其昌传执笔法于其邑人沈公荃、逮国朝传王公鸿绪,鸿绪传张公照,照传何公国宗,国宗传金陵梅君钜。余学书三十年后,始缘钜得其传,先是张公秘其法,不授人,一日同何公坐狱中,何公叩之再三,乃告之,仍嘱勿泄。及出狱,何公偏语人梅君,因得之。及张公总裁某馆梅君誊录馆中见公作书,狐裘袖拂几上。张公曰,观吾袖拂几乎,腕实悬而动也。于此可以知书法之秘诀矣,亦贵学者有恒耳。

以上说的就是学书法,最好还得有一个好老师(非一般水平),笔法是有传承的,需口传手授。

即使到现在,也是需要的。

一句惊醒梦中人,说的就是此。

看帖,只能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在现实里,没有参照物。

今天我临米芾时候,还都是去试着临的,因为我把握不到他的书写节奏,所以只能快慢的常识、试,慢慢去找,倘若能得见米芾本人写字一次,也可大悟,只不过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当今名家临帖,固然可取,不过在节奏上,跟原贴大多是有出入的,跟他们本人的风格比较贴近。所以,看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去请教的话,他可能通过几百遍的临习经验去告诉你更贴近原贴的临写办法,这也是需要口传手授的重要原因。

有些人学字快,可能是因为天赋,也可能因为老师教的好。如二者兼得,那么必成大才。

如果大家有兴趣,是可以去看看的。

初学未必要看懂,能留个印象就行,随着水平的提高再去反观思考一下,便知所以。

相关文章

邢乐信|写字之“写”与书法之“法”
书法口诀歌,书法理论简单明了!
当代硬坛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读“绿天”想到看到的……
观鸣嘤元旦展有感
善于“协调”的金伯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