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而变草 简率烂漫—《散氏盘铭文》的灵动风神

2019-06-19 783 0 举报/投诉

熟而变草 简率烂漫—《散氏盘铭文》的灵动风神

    如果说《大盂鼎》是代表了西周金文前期的艺术风格的话,那么,《散氏盘》则当属于西周金文后期的典型代表。
   

总结分析西周金文书法的用笔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带有殷代甲骨文笔意(或刀意)、质朴烂漫、任意天成的古文笔法,二是规范整饬、曲线圆转、均匀和谐的用笔,三是在规范曲线用笔的基础上加以日常简率书写的笔法。《散氏盘》的笔法应当属于这第三种类型,在规范中见精神,在精熟中突现简率洒脱的笔意,即人们常说的“熟而变精”进而“熟而变草”的飞动简率笔法,从而表现出篆书草写的意味。所以,人们把《散氏盘》指称为“草篆”是有根据的。假若这种称谓成立的话,那么,这是汉文字书写史上第一次对官方正体字的草化。

   

回顾几千年来汉字字体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书法史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条规律——当一种字体成熟之后,接下来的发展就是朝着两极迅速分化:一方面越来越标准严谨、规范整饬,从而使新的法则得以建立。另一方面则是有意破坏新的规则,用笔简率放逸,逸笔草草,质朴率真,生动活泼,以此来破坏刚刚建立的法则,并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法则的建立和破坏,又往往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也就是说,一方面走向标准化,同时经过艺术加工过的草化而把字体引向一个新的方面,由此推动文字书写的进化并不断走向新的阶段。
   
西周晚期,金文书法走向了全面繁荣并达到了顶峰,金文书法名作纷纷问世,频频向人们展示篆书规范整饬、标准化一的成熟风韵。但与此同时,简率放笔、天真烂漫的“草篆”,如《散氏盘》这样的作品,也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其书体既重视实用,又注重艺术价值。这种实用、简率的书写形式,极具变革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很大。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之后,这种变革精神,似乎启发和诱导了隶变的发生。可以推测:《散氏盘》应是隶变的前奏。从这个意义上讲,《散氏盘》具有文字学
与书法艺术学的双重价值。因此,《散氏盘》从发现至今,其书法艺术备受学界、艺林所推重;学者们对《散氏盘》书法的评论文字之多、效法称颂者之众,居三代金文书法之冠。大概其书法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影响,只有后出的《石鼓文》可与之相匹敌。
   
《散氏盘》铭文书法的艺术特征十分明显。正如上文所说,其结构奇古,放纵不羁,跌宕起伏;用笔生辣,厚重朴茂;线条果敢而凝练。字体草率简易,形态略微扁平,体势稍带欹侧,行笔任意纵横,线条灵动震荡。因此显得古朴、生动、可爱。又因其字形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又显得厚重朴茂。其书法风格峻峭挺拔、苍劲古拙,因此特为书家所重。
    《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又因《散氏盘》铭文涉及散氏和矢氏两个联姻国的地域划分等问题,故又名《散盘》或《矢人盘》。《散氏盘》以其铭文的字数多且书法精美而著称于世。
   

《散氏盘》清代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县,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盘为古代的盟器。《散氏盘》盘深9.8厘米,口径46厘米;铜质精粹,成深褐色。附耳、高
圈足;腹部饰以简化的夔龙文,足部饰以变形的篓臀纹。花纹精到,平面浮雕,极其古朴典雅。盘腹内刻有铭文19行,共有357字,是一篇完整的文书契约。它记载了核准赔赏土地和举行盟誓的人之名子25个。因此,《散氏盘》除了书法艺术价值之外,它对学术界研究当时的土地制度、土地管理等也是很有价值的。
    此盘出土之初,其拓本的售价即已十分昂贵,现在以印刷品的形式风行天下。由于其书法艺术形式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所以学习追摹者趋之若鹜,楷模景从。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