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的兴起、衰落及发展

2019-06-19 988 0 举报/投诉

中国书法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书法已有三千年的辉煌历史,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张旭、怀素、褚遂良、黄庭坚、赵孟頫等书法大家是书法史上的一座座丰碑,令后人无限的敬仰。而且,在中国,很多艺术是离不开书法的,比如绘画。连美国人福开森都说:“中国一切的艺术,是中国书法的延长。”书法不但深受炎黄子孙的宠爱,也受到国外朋友的喜爱,受中华文化影响,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人民,对中国书法尤为崇尚和喜爱。日本,把中国的书法当作“国魂”教育国民,中小学、文科大学,书法都是必修课。在韩国,每八个国民当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书法的爱好者。而在中国,书法的祖国,在市场经济和网络高科技的冲击下,书法被学校教育拒之门外。使书法这个古老而璀璨的艺术瑰宝,面临着衰亡和失传危机。硬笔书法亦不例外。
硬笔书法短暂的辉煌。硬笔书法是在近现代全民书写工具改换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艺术,是毛笔书法的延伸。无论毛笔书法,还是硬笔书法,都是书写汉字的艺术,都是书法。硬笔书法兴起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许多文人、学者纷纷弃下毛笔,拿起钢笔,引领了使用钢笔的时尚,使毛笔逐渐淡出实用的范畴。到了八九十年代,达到了鼎盛。1982年5月《浙江青年》杂志社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钢笔字大赛,如一阵春风,迎来了硬笔书法的春天,硬笔书法的艺术之花迅速开遍神州大地。一本《中国钢笔书法》,吸引了千千万万的硬笔书法爱好者。随着接连几届中国钢笔书法盛大赛事的成功举办,掀起了一股参与人数极多、普及率极高、影响极远的文化狂潮。全国各地硬笔书法热潮风起云涌,盛况空前。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也随之成立,各地区、省市的硬笔书法协会也纷纷成立,硬笔书法大赛此起彼伏。硬笔书法名家的书法讲座,也纷纷登上中央电视台。那时,硬笔书法爱好者对硬笔书法名家的追捧,并不亚于现在的粉丝与歌星。
在市场经济和网络高科技的冲击下,硬笔书法艺术价值的失落和使用价值削减,硬笔书法走向衰落。市场经济不但改变了社会体制,也改变了人心和观念。到九十年代末期,硬笔书法热潮开始消退,参与人数迅速减少。随着功利和拜金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钱成了人生奋斗的唯一目标,大批硬坛骄子纷纷转行转业,造成大量精英人才流失,使硬笔书法总体实力大减。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硬笔书法作品不但永远不可能产生如梵高的《向日葵》、黄庭坚的《砥柱铭》那样的经济效益。而且大多数硬笔书法作品除了参加比赛以外,就是一张废纸。没有经济价值的支撑,硬笔书法走入了低谷。《钢笔书法报》、《中国硬笔书法》、《写字》等硬笔书法报刊相继倒闭。虽然,硬笔书法也曾一度想极力参与市场经济的大潮,努力开发硬笔书法的商品市场,但终因硬笔书法使用价值的限制,效果甚微。一边是人才流失,另一边新的硬笔书法爱好者又望而却步,硬笔书坛越来越冷清。只留下一部分铁杆硬笔书法发烧友,在坚守着硬笔书法最后的阵地。
可喜的是《中国钢笔书法》、《书法报.硬笔书法》仍在焕发着无限的生机。虽然与有300多种硬笔书法刊物的日本相比,足可以令我们这个书法母国的每一个国人无地自容。但我们仍然值得庆幸,只要有这两块阵地在,硬笔书法就没有亡,也不会亡。硬笔书法的振兴就有希望。还有全国各地的硬笔实力书家,不甘心硬笔书法就这么快退出历史舞台,纷纷开办硬笔书法培训班,努力培养硬笔书法的后续人才,拯救硬笔书法于衰微。最近,硬笔书法创作似乎有了新的起色,一些实力书家的作品,无论功力还是艺术性都有新的突破,尤其是王钢、熊伟、张示达、李德会、苏湘发、尉陆军、崔永权、陈伟等,把硬笔书法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由于市场经济不断渗透和催化,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价值取向也随之改变,硬笔书法逐渐被人轻视,硬笔书法理论也缺少应有的前瞻性。由于硬笔书法理论缺乏系统的研究和长期的探索,缺乏锲而不舍,自始至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硬笔书法理论探索和研究的硬笔书法理论家,硬笔书法理论一直没能做好引领和导向作用,相对滞后于硬笔书法创作。当硬笔书法热潮急剧消退,硬笔书坛处于彷徨不前之际,不能及时指航引路,摆脱困境,反而先自乱了阵脚,更无先见可言,陷于散乱、无序、迷茫的局面。与硬笔书法创作队伍人才流失的同时,一些有实力的硬笔书法理论家也纷纷销声匿迹。硬笔书法理论家本来就不多,那经得起如此流失,使硬笔理论显得更加苍白。有的硬笔书法理论者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硬笔人,而是毛笔书法的“舶来品”,只是借硬笔书法的版面,满足一下个人的发表欲。虽然,偶尔也能说上几句中肯的言论,但毕竟难免有“隔靴抓痒”之嫌。理论文章总体上缺乏应有的深度,不能很好地把握硬笔书法发展的趋势。也缺乏明确的目标,多人云亦云,没有独到的预见性和敏锐的判断力,加速了硬笔书法的衰落。理论指导创作,可使创作更有理性,创作带动理论,可使理论更具说服力。理论没有实践的支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没有理论的正确引导,实践就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无论是硬笔书法的理论者,还是硬笔书法的创作者,都应该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硬笔书法理论,要关注硬笔书法的发展和走向。
任何一门艺术的产生都源自实用,在实用的基础上加以升华,才有艺术。硬笔的产生、应用,直到现在的几乎独霸天下,都是因为它的实用价值。在实用的过程中,由于实用者对美的不断追求,就产生了艺术。硬笔书法经过近百年的应用和发展,已拥有了自身独特的艺术,是不容怀疑的。但是,在市场经济面前,硬笔书法的艺术价值,受其自身特性的限制,无法与毛笔书法和绘画相提并论。在毛笔书法商品化日益加剧今天,硬笔书法作品却毫无经济效益可言。硬笔书法受自身使用价值的限制,既不能装点居室,又不具备收藏价值,根本无法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
硬笔书法必须以实用为主。 中国书法几千年长盛不衰,并不仅仅是它的艺术价值,更主要的是它的实用价值。从汉朝起,书法就成了历代学子读书做官的主要技能之一。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都把书法看得非常之重,甚至到了学问还是书法重要的地步。明朝的董其昌,二十七岁时进京赴考,满以为状元稳中的他,却栽在书法上,状元却被学问远在他之下的堂兄所中。董其昌一气之下,关在家里学书七年,直到三十四岁才中了状元。后来董其昌的书法成了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士人学子必学的范书,三百年后发展成了馆阁体,才被人吐弃。书法与做官脱离开关系,最起码是民国以后的事了。中国书法如果不是与入仕做官有这么重要的关系,也许就不会发展到如此辉煌的地步。试看当今社会,书法与做官、工作失去厉害关系之后,还有多少人真正在乎书法。硬笔书法在八九十年代也曾与工作、做官发生过一点关系,那时钢笔字写得好的人纷纷被提干和启用。现在这种现象已不会再有。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硬笔书写除了中小学生做作业、考试还要用到,其他,如通信、写作、办公、抄写等历来都是手写的活路,被手机、网络、键盘和复印所取代。种稻是为了吃饭,种麦子是为了吃馒头,盖房子是为了遮风挡雨,工作是为了拿钱,学英语是为了将来出国,学习硬笔书法做什么用?在全社会一味拜金、功利的今天,硬笔书法遭冷落和漠视势在必然。
硬笔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参与。硬笔书法的实用群体主要是学生,学生人数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根据2008年教育部的统计材料,包括在校研究生、大学生、成人本专科、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小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合计总人数达2,5亿人。”*1 这个数字应该与现在也差不多。学生写作业、考试都用硬笔书写,那就不能没有硬笔书法,只是硬笔书法先要以实用为主。对学生实施培养和教育的是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和学校,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像一张白纸,要在白纸上写什么,画什么全由教育者作主。学校让学生学写字,学生就得学写字,学校让学生学画画,学生就得学画画。既然有那么多人天天在用硬笔写字,那么硬笔的写字教学就不能没有。之前没有,那是教育的失误。很多人把写字与书法分得很清楚,说书法与写字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写字与书法只是写字的不同阶段而已。写字是写字的初级阶段,书法是写字的高级阶段,其本质就是写字。许多书人的书家梦,是在中小学年代对老师手书的崇拜而产生的。一个孩子,不管长大以后做什么,在中小学乃至大学所接受的教育,是其人生发展的基础。书法亦然。要让学生写好字,首先要有写好字的老师。而目前,全国的学校书法教师奇缺,尤其是硬笔书法教师。“根据2008年教育部统计数字,各类学校总数是52,7395万所。”*2如果每所学校配备两个书法教师,全国就需要100万名书法教师,要培养100万名书法教师,那是一个教育大工程,短时间很难凑效。最好的方法是向社会海选,通过定期指向性的书法比赛进行选拔。这样,写一手好字的人,又有了用武之地,练字的热潮会再次到来。再由这样选拔来的书法教师,进行考核和培训,配送到各个学校,然后逐渐开展中小学书法课,学生的写字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硬笔书法才会有未来。
众所周知,目前中小学生握笔姿势“一人一个样”,书写的作业“惨不忍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这就是功利教育带来的后果。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催生了教育产业化,分数成了一切教育行为的唯一目的。“字写不好没关系,只要成绩好就行。”、“以后什么都用电脑了,还学写字干什么。”等书法无用论,不断“深入人心”,书法离课堂越来越远。就算有写字课的学校,在“分数第一”的前提下,老师挤占写字课为学生补课,在写字课上写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汉字的书写教育一直都非常重视,尤其到汉武帝以后,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开设有学习书法的专门课程。历朝历代的科举考试更是把书法当作选贤取士的重要标准。才使历代的文人、大官都是书法高手,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就是近现代真正有学问的学者、伟人、政要人物,如鲁迅、矛盾、弘一法师、毛泽东、于右任等都是书法高手或大家。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中国书法的辉煌历史。再说,领导审批文件,国家之间的签约文书,能用电脑签字吗?尤其是国与国之间的签字,关乎国家的声誉和尊严,能不写好吗?因此,不管电脑科技如何发达,就是除开书法,汉字的手写功能也不可能被电脑技术完全取代,学校不能把汉字书写教育摒之门外。就是那段被人们习惯称为“文化空白”的文革时期,也并没有将汉字书写教育荒芜。笔者是69年入学的,记得那时的老师,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要进行执笔姿势教学,所以大家的握笔姿势大致相同。到三年级以后,每天中午有20分钟的时间练大字。那时的老师,书写水平大都很好。笔者小学的语文老师是一位老教师,是民国遗老,无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非常漂亮,我自认至今都没有超越他。可以这么说,他就是我后来热爱书法的启蒙老师。名师出高徒,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老师的板书写得漂亮,就是学生的最佳“字帖”,学生在作业中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字,不但可以引领学生写好字,还有可能促使学生走上书法之路。六七十年代的学生,是八九十年代硬笔书坛的主力军,这是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事实。
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在“升学第一,分数第一”理念的驱使下,汉字书写教育被现行的教育体制忽略了。而且一忽略就是三十余年,造成了现在的教师也多数不懂正确执笔法。就算老师有心教学生执笔,也只能是错上加错。由于在入学之初,缺少执笔教育这一课,以致有学生执笔“一人一个样”的现状,而多数执笔姿势都是严重束缚书写自由的。使一拨又一拨儿童青少年的书写能力受到严重的扼杀,责任不在学生,而在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学校。进入新世纪后,硬笔书法的衰微,跟改革开放后的教育体制是有直接关系的。硬笔书法在基础教育中的长期缺失,才造成了硬笔书法后续人才的断层。
硬笔书法的实用群体主要是学生,学生书写能力过差,会直接妨碍学习和作业的完成,影响升学考试、毕业分配、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让学生写好字,毫无疑问是学校教育目的之一。学校的课程表中没有写字课,学校的教学任务中没有汉字书写教育,不管教育质量如何上乘,都是不正常的。开设写字课,占用教学时间,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的教育理念是绝对错误的。恰恰相反,学生学好了写字,就会大大提高其他课程的学习效率。况且,写好中国字,应该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素养之一,也应该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目前,彼伏此起地呼吁要在全国中小学开设写字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不过,笔者认为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设写字课还为时尚早。因为,教育行为的实施需要教师,而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面临着书法教师奇缺的难题。现在,当务之急是先准备书法教师,然后再逐渐开展书法课。否则,“开设书法课”再喊十年,还是空话。
为什么一些学生在校外的书法培训班学习一段时间,不但解决了作业上的写字问题,还能在全国性的书法大赛中获奖,有的甚至写得可与专业书家相媲美。而我们的学校,从小学到大学读书16年,却不能教好学生写字呢?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教师的作用。教师的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可以转化成学生的能力。教师缺乏应有的能力,就难以施展教育行为,也就无法取得教育效果。如果我们全国的学校,硬笔书写教学有校外书法培训班那样的效果,离硬笔书法的振兴也就不远了。硬笔书法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参与。有了学校教育的参与,硬笔书法就不愁后继无人。
硬笔书法教学不可小看字帖的作用。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是临摹字帖,字帖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一本好的字帖,就像一个优秀的老师。好字帖对写字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不好的字帖,就会吃力不讨好,甚至误人子弟。学书法,字帖很重要。
目前,硬笔书法字帖,虽然琳琅满目、种类繁多,但好字帖却难以寻觅。绝大多数字帖不但编排不切实际应用,而且书写水平极为低劣。更可叹的是有些劣质字帖的作者,出字帖如办大型个展,数量之巨令人咋舌,一人出版了上百本种或数百种字帖,并且还在不断地制造。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我为那些纸张哭泣,为日益减少的森林哭泣。这是新时期出版业的悲哀,也是作者精神的悲哀。有的人还在文章里炫耀,为自己出版了上百种或数百种字帖而自豪。可悲啊!整个硬笔书法字帖市场完全被劣质字帖所垄断,很难找到实用而优质的硬笔字帖。而这些字帖却往往被一些没有书法教师的学校当作学生的写字教材使用,真是误人子弟啊!全国各地民间有无数的硬笔书法培训机构,他们是绝对不会使用这种教材的。否则,就难以立足社会。没有好的教材是教不出好的学生的。绝大多数的硬笔书法培训机构都有自己实用而高效的写字教材,其中有很多教材是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可惜,在市场经济的左右下,出版业亦存在着各种各样弊病,使许多优秀的字帖得不到正常出版,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而古代碑帖,可用于硬笔临摹的本来就不多,适合学生使用的就更少了。况且,古代碑帖都是繁体字,用于学生练字不是很妥当。提高硬笔书法字帖质量有两种可行的方法,一是出版古代碑帖简体版,缩小字径,可与《灵飞经》相仿。二是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字帖,推广发行。这对写字教学和硬笔书法的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学习书法是关乎文化传承的大事。说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是中国公民必备的文化素质之一。书法教育,就是文化教育,是学校的教育任务之一。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没有书法,就没有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国人是不能没有书法的,书法与中国的文化同在,与中国同在。

相关文章

邢乐信|写字之“写”与书法之“法”
书法口诀歌,书法理论简单明了!
当代硬坛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读“绿天”想到看到的……
观鸣嘤元旦展有感
善于“协调”的金伯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