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碑刻

2019-06-19 1,241 0 举报/投诉

秦代碑刻

    流传至今的秦代碑刻作品大都与秦始皇有关。
    从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开始,为了镇服刚刚统一的东方,秦始皇帝偕朝廷重臣和大批随从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巡视活动,并刻石纪功,刻石原文都保存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中。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即统一天下的第二年,秦始皇巡行陇西、北地(今甘肃东部和陕西北部)。二十八年(前219),东行郡县,上邹峰山,刻石以颂秦德,即《峰山刻石》,又封泰山,禅梁父,刻石以颂,即《泰山刻石》。又东至之采山(今山东文登),刻石颂秦德而去;又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作琅邪台,刻石以颂秦德,即《琅邪刻石》。二十九年(前218),东游郡县,登之罘,,刻石而去,即《之采刻石》。三十二年(前215),东之揭石(今河北秦皇岛),刻石纪功。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最后一次东行郡县,先至云梦泽,之后顺长江东下,过丹阳,至钱唐(今浙江杭州),临浙江,上会稽山,祭大禹,并刻石颂功,即《会稽刻石》。
    泰山刻石又称《封泰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立,相传为李斯所书。四面刻,三面为秦始皇诏书,一面为秦二世诏书以及从臣姓名。刻石原在山顶玉女池上,后移至碧霞元君祠,到明代初期只存29字。清代乾隆五年(1740)遭火灾,断裂成碎块。后人访得,移置于山下的岱庙。传世有北宋拓本。笔画婉转圆润,凝重肃穆。
    琅邪台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立。原石在山东诸城,1959年移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仅存八十余字。结体规范而点画雄浑,为秦代标准小篆。经历了二千余年的风雨,显得更加古拙厚重。清代著名学者杨守敬在旧拓本的跋文中称之为秦代篆书的“无上神品”。
    峰山刻石又称《峰山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立。原石在山东邹县绎山,早已佚失。传世有后代幕本。根据唐代学者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唐代《峰山刻石》就有摹本,后世重新摹刻的幕本有数种,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宋初年郑文宝所得其师徐祛藏本而摹刻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者。但无论是何种幕本,均细劲瘦弱,其神韵距原刻甚远。
    会稽刻石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立于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境)。原石久佚。元代初年后人根据幕本重刻于绍兴,清代康熙时被人磨灭。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刻。其点画风格与传世《绎山刻石》幕刻本相近,细劲坚实,法度谨严,但缺乏艺术趣味。

关连: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