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载体的大备与狭义书法思想的始萌

2019-06-19 819 0 举报/投诉

艺术载体的大备与狭义书法思想的始萌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历史上第一个集权的空前大帝国产生了。秦二世而斩,国柞短暂,故虽有一些制度上的建制,却未得及巩固。汉承秦制,以另一个更形强盛的大帝国,继承并发展了前朝制度。中国种种制度、习俗,始萌于两周,而定型于两汉。不独有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在其开国之初,便产生了一个大人物,此人不仪对中国的政治有大影响,且与中国文字及中国书法有很深的关系,他便是李斯。到了汉代,继李斯之后,以书名世、垂之青史者,便络绎不绝,狭义上的中国书法史,由此开端。
    秦统一前,诸侯分割夭下,各行其政,“田畴异晦,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文字异形”。七国并存局面的结束,大一统的政治形势要求消除异制,定于一法,所以在短短的几年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革旧制、立新法的工作。
    秦建国于前221年,至前207年即亡于汉。汉享柞约四百年,至公元220年(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亡于曹魏。
    秦所创立的政体,至西汉武帝时代才臻于完备。为适应集权制度,在学术思想上“独尊儒术”,尤其是和阴阳五行学说密切结合的一派儒家思想,特别受到武帝重视。可是,由于受好黄老学说的窦太后所扰,儒家思想一度受抑。建元二年(前139年),崇尚儒术的垂相窦婴和太尉田蛤被借故罢免,御史大夫赵给和郎中令王减自杀于狱中。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死,武帝才得以无阻碍地推行儒家学说。这对中国日后的文化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从此,儒学便成了官学,儒家的正统地位由是而定。虽然,在施政上,统治者未必处处“尊儒”,如汉宣帝教训他好儒术的儿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叫旦尊儒以国策而定,至少,对于教育、取士及文化领域中的若干方面,影响深远。
    贯穿汉代的今文经、古文经之争,也涉及文字问题。以当时通行的隶书写的,供官办太学讲授的经书,叫做“今文经”,其后,又发现一些用古文字书写的儒家经典,便称为“古文经”。自然,文字的差异,只是形式上的不同,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由于经师传授源流的不同,而在文字训话及内容解释上差别很大,它们反映出了不同的历史观念及政治观念。经今文学派具有颇浓的官方色彩,而古文经学派则处于民间地位。至西汉末,俄纬之学广泛地流传开来,并渗人学术思想领域。“纬”是对“经”而言,汉代各经有纬,纬即儒生编集以附会儒家经典的著作。“谶”即图徽,是巫师、方士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
    董仲舒对汉代学术思想有重大影响,他是春秋公羊学派的代表人物。所著《春秋繁露》一书,根据阴阳学说解释儒家经典,建立了一套神学体系的世界观。他认为天地之间,由阴阳、五行、四时、四方、五音、十二律、天干、地支和数目的配合而成,产生万物;因阴阳的运行而活动。人与天的关系尤为密切,天、人是相互感应的。
    与董仲舒同时的刘安(前 178一前122),文帝时封为淮南王,他好道家方士之术,招致宾客,编有ft南于净一书,今存二十一篇。此书集道家学说之大成,兼采儒、墨、名、法、阴阳、神仙各家学说,认为一切都是从“道”化生的。道是清静柔弱、无为虚无的,它无所不在、无所不成。道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清者为天,浊者为地;天地合精为阴阳,由阴阳变为四时,四时再化生万物。刘安提出“无为观”,即反对以人力做违背自然的事。他把人生看成做梦,向往神仙的超逸生活。
    刘、董之后,扬雄(前53年一18年)以“玄”立学。他认为“玄”是宇宙本性,是万物生长的原动力。玄虚幽冥,充塞天地。万物的相生变化,无不受玄和阴、阳三元的支配;人性混杂着善与恶,只有用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来教化,才能修养成为至善之人。
    至东汉初,便有另一位思想家王充以《论衡》名世。王充以“气”为宇宙万物的根本。气原是无意志的浑然物,但作动时,分成阴阳,阴阳相交,遂生万物;气有厚、薄之别,因此,察气而生的人,在形体、智力及性格上,才会有差异。
    秦两世而亡,故没有大影响的思想家。汉四百年间,影响深远的,即如以上介绍的四人。可以看出,尽管各家学说有所不同,乃至互相对立,但无不以“道”、“天”、“气”、“阴”、“阳”去构建自己体系的框架。这种思想,上承战国末验衍的学说,下启魏晋学说,其对于艺术的影响很大。自魏文帝曹巫作《典论》始,中国文论至清朝,纷纷数百家,著述足可汗牛充栋,但很少有不用“气”、“道”、“阴阳”作出发点的。书法思想,亦莫能外。
    这种哲学思想的宏观模式,确定了对于艺术的审视角度,书法亦然。汉代虽少书学理论著述,但它所构建的宇宙观,笼罩一切,影响久远,所以,继此之后,魏晋论书者罕有不“玄”的。

 关连: 书法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