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齐国及周围诸侯书法

2019-06-19 1,416 0 举报/投诉

战国时期齐国及周围诸侯书法
 
齐国为姜姓,始封者为姜尚,即《诗经》中的师尚父,始封于营丘,后迁临淄(今山东淄博)。齐国故地为中国远古时代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为东夷故地。而周人中的姜姓部族又保留了较多的原始传统,崇尚武力,民风豪迈,这种风俗在《诗经·齐风》中有一定反映。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一直是雄踞东方,与晋、楚及后来的秦国相抗衡的强大诸侯国。
    齐国遗留至今的金文书法作品也从一个方面表现了姜姓齐国贵族的豪放不羁。制作于春秋早期的《齐萦姬盘》铭文与西周时期相似,但其部分字的写法已经出现变化。部分春秋早期作品如《陈逆簠》和《陈逆簋》等的结体和点画特点十分明显,往往结体横扁歪斜,点画散漫,常常出现其他地区青铜器铭文所没有的十分明显的横线和斜线,但它们是出于自然,并非有意的装饰.而春秋中晚期之后,富干装饰意味的篆书作品开始在齐国的青铜器上出现,而且比较规范,富于装饰之美。这种风格清新的字体当时在齐国境内与大篆同时并行,互不影响,只是其所运用的地方稍有差别。
    齐国周围的诸侯国,主要是鲁、纪、薛、滕、费、邾、曹等国也有不少带铭文的青铜器传世。鲁国为姬姓国,始封者为周公。因周公留在镐京辅佐成王,遂由其儿子伯禽居之。由于餐国的特殊地位,在整个西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中只有鲁国可以使用天子礼乐制度。而鲁国留给我们的金文数量较少,只有春秋中期的《鲁少司寇盘》等作品,且书法水平不高。纪国是姜姓诸侯,封地在今山东寿光,春秋早期灭于齐。传世作品不多,风格接近于齐国。郭国为曹姓国,故地在今山东邹县东南。战国晚期灭于楚。传世金文作品多为春秋中晚期作品,风格朴拙而呆板,个别器铭水平稍好,如《邾公华钟》。
    除了以上楚国、齐国及其周围诸侯国之外,春秋战国时期活跃于中原地区的其他诸侯国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金文作品。这些诸侯国包括晋、宋、郑、卫、燕、中山和那、苗、毛等诸侯国。郑国为姬姓诸侯,封地在今陕西华县,后迁于河南新郑,战国中期灭于韩。其金文书法风格继承了较多的西周气韵,传世的几件郑国青铜器铭文遒媚纵横,浑厚圆润,有较高的水平,代表作品有簠《郑大内史叔上匝》等。宋国为子姓诸侯,殷人后裔。周武王灭商,封微子启于商,故地在今河南商丘。传世作品柔媚儒雅,有较多的装饰意味,艺术水平不高。代表作品有《商丘叔簠》和《宋公赚簠》等。卫国为姬姓诸侯,始封者为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其地在今河南卫辉。秦始皇灭六国,迁卫君于野王(今河南沁阳),至秦二世时废灭。传世的卫国青铜器铭文虽少,但水平较高,制作精美,代表作品有《卫夫人文君叔姜鬲》等。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雄踞北方数百年,最后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强大的诸侯国,留下来的金文作品却较少,水平比较高。春秋早期的晋国金文还保留着西周风格,如《晋侯家父壶》和《晋文公钟》等。到春秋晚期却装饰华美,线条屈曲柔婉,其典型作品如著名的《栾书缶》。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王室金文尚有相当水平,结体工稳,点画遒劲而略具装饰意味。如《哀成叔鼎》铭。而最有特色的是中山国。中山国是鲜虞部族建立的国家,本不属于华夏部族,却在与华夏诸侯相冲突、相交往的过程中完全华化,中山王陵所出土的中山王鼎铭文和《兆域图铭》等虽然有一定的装饰化倾向,却道劲端庄,神态自然。其他中原诸侯国的金文书法也有相当水平。
 
 
关连: 书法 书法讲座 书法作品 书法培训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