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右军 魏晋情结—魏晋风度与尚韵书风

2019-06-19 1,016 0 举报/投诉

宗法右军 魏晋情结—魏晋风度与尚韵书风

    俗语云:唐诗,晋字,汉文章。晋代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晋代书法之高雅润泽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在论及不同时代书法艺术风格时,还有一句口头禅: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这是说晋代书法的绝妙之处就在于“尚韵”。尚韵是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尚韵是书法评价的最高标准,尚韵更是历代书法家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尚韵书风弥漫于整个魏晋时期,尚韵书风是晋代书法,急体风格特征的概括描述。

    【东晋】王导《改朔帖》(局部):
    王氏家族是东晋初年势力最为强大的家族,有“王、马(司马)共天下’之说。其中书名较盛的有王教、王导、王旷、王度.后来又出了书圣王羲之.还有王献之。王导的书法有《改朔帖》、《省示帖》等存世。唐窦泉评王导的书法:“将以润色前范,遗芳后车,风棱载蓄,高利有余。“

    尚韵书风的代表及领军人物不是别人,正是那位被唐太宗李世民顶礼膜拜的“书圣”王羲之。王羲之尚韵书风的代表作就是家喻户晓、被人们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自唐代开始,人们膜拜的那个“魏晋风韵”,随着李世民的极力标榜、学子们的紧随景从,就逐渐演变成“王羲之风韵”—即“大王风韵”了。从此,魏晋风韵至高无上,王羲之地位不可动摇,并逐渐形成了“右军之势奔走天下”的基本格局。稍后虽有张怀灌、韩愈等人对大王提出个人看法和批评意见,如“右军书法趁媚姿”,“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直言大王草书“格调不高,功夫又少”,但丝毫没有动摇大王“书圣”的地位。就连张旭、颜真卿这样最富有创造精神的书家,也被认为是“皆宗法右军”的结果。
    以优雅、高逸、潇洒为特征的书法风格,构建了魏晋风韵,成为世人遵循的基本法则。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这种魏晋风韵逐渐形成了存在于人们心灵的、极其复杂、极为深刻、极为牢固的潜在情绪,人们时刻将其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或判别优劣的批评标准,甚至达到了一种似乎变态程度。对于一个从来不重视大王书法或与大王书法风格相抵触的书家,由于这种变态的心理作用,其口头上也要表白自己是出自魏晋书风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作“魏晋情结”。
    无论“魏晋风韵”,还是“魏晋情结”,都是艺术与精神绝对自由的产物,确实应该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两种情况使这种神圣发生了动摇:一是长期以来皇权的蛮横干预,二是人们惰性心理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应日趋与初衷相悖。于是,自由变成了束缚。“魏晋情结”以自由为纽带,把人们的心灵连接起来,结果纽带悄悄地变成了绳索,一条缠绵而又美丽的绳索,它把书家们牢牢地拴在了一个僵化的、不求创新的固定的模式之内而不能自拔。这就是魏晋以后的中国书法史,这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王羲之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王羲之之所以成为王羲之的根本所在。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再来分析欣赏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名士四十余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聚会。在游戏的同时各自赋诗而集成一卷,到场的文人雅士一致推举王羲之为该诗集写一篇序言。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即席写下了这文章与书法双绝的惊世杰作—《兰亭集序》。真迹早已不知去向,现在流传下来且年代最早的本子,是铃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的所谓“神龙本”。相传此本是唐太宗命冯承素按真迹双钩廓填的墨迹,基本准确地再现了王羲之书风的神貌。今天看来此摹本也是十分珍贵的。
    《兰亭序》之所以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其艺术魅力就在于其匠心独运、神态自然。其字形有大有小,长扁相间,全无固定套路,皆随机生发而任其自然。最终在整体上体现出风骨俊朗,风流调镜,神采飞扬,气势酣畅,而达到出神人化的玄妙境界。

毛笔字教程 硬笔书法作品 弘一法师书法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