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的法度和情境

2019-06-19 743 0 举报/投诉

一章草规范
—传具班象书《息就班》传吴皇象章草书《急就章》.现在所见最早刻本为松江本。该本为明代吉水人杨政于正统四年(1439)据宋人叶梦得颖昌本攀刻的碑石.根据l宜和书讲》的记蚁.预昌本31是叶梦得根据唐人幕本刻于饭昌者.所谓“松江本’.则是因刻于松江(今上海松江县》而得名。
    现今所能见到的拓本,以这种松江本《急就章》明拓本为最佳、最早.这一拓本上的章草书配有真书释文,一行章草、一行真书相对照。此章草笔调古意遗失殆尽,只存章草体式及其点画形态.而真书释文纯为隋唐人笔法.唐人幕本现不得而见,而其原迹更不可见了。此本几经幕、刻,又加释文.离原貌已相差甚远,是否为皇象所书,已无从考证。不过,从章草书的历史发展来肴,在皇象的笔下出现这样的典范之作似也合乎情理。皇象是三国时吴国的著名书法家,字休明,广陵(今扬州)江都人。其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工书,尤善章草、八分,时号‘书圣’。其书与严武棋、曹不兴画等并称“八绝,。以这样一位书家,其功底可想而知.以其书之法度谨严.写出《急就章》这样的规范之作也是不奇怪的。此外.从简犊真迹上看.章草书在西汉已形成,至东汉更为纯熟并明显向今草演化.士大夫阶层的文人书家如张芝.在杜度、崔玻的基础1:进一步规范化(即所谓“转梢甚巧“).在笔法上更为讲究,当时的知识分子效法张芝学章草成风,这是历史发展到r相当火候时必然出现的长象.张芝的风格不得而知,如《滓化阁帖》中所刊其《八月帖》不假的话,也只是大打折扣地展示了张芝章草的概挽。不过即从这·刻帖来看.其笔法的严该规范也是足堪敬服的。那么,以此趋势发展到三国时期.吴国的皇象以章草体写《急就章》,以此作为章草的教学用字书.也是顺理成奄的事.
    在汉代简犊中有用隶书体写的砚急就章》.而在楼兰出土的魏晋书迹中也有真书体的《急就章》,据说汉代的崔缓、张芝,曹魏的钟舞也写过,不知何种体貌。现在均不得而见了,现今见到最早的章草书《急就章》就数这松江本了.我们还可见到元代赵孟颊、邓文原,明代宋克所书章草《急就章》墨迹,他们所依据的范本决不是松江本,因为宋克去世时松江本尚未出世.那么,他们所依据的只能是宋人叶梦得的颖昌本了。从他们的临本上看.与松江本也无大异。总之,这传为吴皇象所书的章草《急就章》,作为唐以后的稀见之品.对后世书家影响甚大,仅这一点,足可见其历史价值.且不论其书者为谁及其革刻的失真程度。
    吴皇象章草书《急就章》结构严谨、章法匀称,点画用笔挺劲,字之形态皆力求规范一致,其创作旨愈分明是为章草树一个典范,以为后学之准绳.这是章草成熟至极的结果。唐张怀难《书断》中说:“右军隶书以一形而众相,万字皆别,休明章草虽相众而形一,万字转同.各造其极。.这一比较实在精彩。前者之“极.在意趣丰富,变化其侧.后者之“极.在规整划一唯恐不均。皇象所书砚急就章》作为章草书的基础教学范本,无论在过去、现在或是将来,都是切合实用的。也正因为如此.它教人以规矩十分胜任,善学者必须掩得从中得其法后进而追求章草书的真趣.这真趣在吴皇象的章草《急就章》中是无法求得的,它活现在汉与魏晋的诸多简族、残纸里迹中.
 二、圆浑洒脱的《成宁四年吕氏砖》
 从东汉到魏晋,在诸多的竹木简犊和纸书中,我们叮以饱览章草的千姿百态,如《教煌木简》中西汉l到责未报》简的宽博拙厚、《居延汉简》中东汉建武三年的《误死马驹册》的刚健态肆,《武威医药简》的串朴方劲、《北部侯长》简的雄浑爽畅、《李文通》简的典雅流美、楼兰出土魏晋之心斤期送》简的清劲文雅、《以姆钝》简的拨辣苍劲等等,令人惊叹不已。史传张芝、皇象、索靖皆善章草,但寸纸不见遗.刻帖中的张芝《八月帖》、皇象忆急旋章》、索靖《月仪帖,(皆见《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I》)皆难判真伪.即确为其人所书,经幕刻也已失真。今从拓本上看,笔势欠顺.体态拘谨,点画提按顿挫皆难寻用笔之迹,故而神采不生.虽名气显赫,难以与仅魏及晋之无名很迹相抗衡.历代书家苦千不见章草真迹,而以传为张芝、皇象、素靖书的章草刻帖为范本,难得真趣.西晋的K成宁四年吕氏砖》(图51),111可与诸多简犊真迹相媲美,从中可见章草凤韵。
    这件作品是在砖坏烧固之前以锥刻划的,全文为3行.23个字。书法痛快酣畅,一气呵成。因是用锥刻划,不同于毛笔的提按顿挂,有丰富的点画形态变化和独特的
风格。圆锥工具造成回浑的线条,不见明显的波碟形态,但共愈态毕具.随意刻划的无构束的创作情境.又造成天弃浪漫的意趣。这件作品大气磅礴,圆浑洒脱的体势中含有几分生涩意味,这是由于砖坯材料的作用而产生的粗枯感。又由子砖面的不平及其残破,为一些点画增添了虚蒙的意味,使这件章草作品犹如在龙腾云雾之中.时隐时现,有几分不可捉摸之感.《吕氏砖,之所以能如此神采眩目.因为它是原作,而且作者有很高的书法艺术素养.又精于章草的笔法及其体势,以至这块原本十分苦通的砖块成了一件十分珍贵的书法艺术品,以致张芝、皇象、索靖的那些传世刻本与之相比也大为逊色.在今天,我们有福能见到如此多的章草珍品.大可不必只在那些大名家的刻帖中兜圈子了.
  三、神朗韵清的《平复帖》
  我们现在有福气见到出土越来越多的汉代及魏晋时代的草隶、章草及向今草演化的过渡体简犊、纸书实物.但这些大多出自民间无名书家(民间之善书者或以抄写为业的书手)的笔下.而真正为文人书家手迹的书法作品,最早的要数陆机《平复帖》(图52)丫。在他之前的草书名家,我们本可以列出许多.如杜度、崔理、张芝以至卫暇、索靖等人。名气最大的“草圣.张芝,其“匆匆。不暇草书.,“转精甚巧,,将章草推向一个新阶段.其整理法度.自创一格,影响之大,使汉末之贤达们“墓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颇焉“(赵食《非草书》).可是其书迹远在六朝时即已稀见.如今只能从《淳化阁帖》中见其《八月帖》似较可I言。《冠军帖》分明为唐人假冒.而卫班、素靖书也只能从刻帖中见其一二.失真之处也无从考核。
    现在我们有条件将《平复帖》与汉代及魏晋易迹资料比观,知其笔法渊源。《乎复帖,的体势及其笔法有其历史的渊源和时代书风的基础.从《敦煌木简》中所见西汉章草.如《责末报闻简》(《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1))、《李文通简》、《珍灭简》、《李奴简》(铃见日本C书道全集2·中国2》).又如《居延汉简》中所见东汉建武三年的《甲.侯官果君所贫冠恩事册》和《误死马驹册》(《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集1))、《永元年间编简》(日本书道全集2·中国2),其中,有些简虽为章草,但其笔势和字与字间的贯气形式已呈现某些今草迹象。在日本《书道全集3·中所载《楼兰出土魏晋简》中,这样的章草和介于章、今两体之间的过渡形态更为多见.并且有与《平复帖》笔法、体势及竞趣十分接近的残纸里迹.如《(为世主)文书》.更有基本脱出章草体式,近乎王羲之的草书残纸里迹出现,其中已见上下两字实线相连的草法(均见日本《书道全集3·中国3》).由此可证,在当时民间日常的文书手札中,草体笔法的发展是走在上层文人士大夫的前面的.这正合乎书法发展的历史规律.这是陆机《平复帖》的书法体势风格赖以产生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基础。
   汉代“草圣.张芝“转精甚巧”.做了将章草规范化、法度化的工作,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西晋的陆机作为文人士大夫.他也不愿随愈挥写。尽管在当时民间歇进的今草体势尚未能进入文人士大夫的书法领域.作为比较保守的文人士大夫书家们,在这一时代溯流的作用下.有意无意地也接受了I卜章非今的过渡体书法。同时,由于他们讲究笔法,注愈理性地予以整理,这种非章非今的体貌在他们的笔下又是通篇十分协调的.笔
法及取势、体态又是十分统一的,这正是文人士大夫的作品与民间任意而为的作品的本质性区别.这一点,在陆机《平复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陆机,字士衡,吴郡(今苏州)人.生于吴景帝永安四年(261)。少负才名,工诗文.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晋武帝太康年末入洛阳,累官太子洗马、著作郎,成都王司马顾表为平原内史。惠帝太安二年(303),司马领伐长沙王司马义,以陆机为后将军、间北大都督.兵败归,为司马顾所杀,时年43岁。由此可知.《平复帖》为期3岁前所书,其年轻有为.书法功底深厚.意趣不凡,为历代书家所敬服。《平复帖》的重大惫义.首先在于它是一件出自士大夫书家之手的流传有绪的最早的真迹。在那众多的断简残纸中,或许也有杜度、张芝、索靖的作品,但又如何检出呢?忆平复帖》以挺健的秃笔所书.时出贼毫,浑朴自然。其书虽字字独立,但相互间多见锋势相应的连贯形态.而波碟及挑画常表现为欲纵还敛.也是这种笔势的体现.与章草是有区别的。其用笔的沉稳、内撅正L承汉魏章草,而下启王羲之今草.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