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横扁 隶意尚存—楷书鼻祖话钟繇

2019-06-19 980 0 举报/投诉

体态横扁 隶意尚存—楷书鼻祖话钟繇

   《三国志·魏书》卷十三钟繇、华散、王朗传中,对一代名臣钟繇的丰功伟绩这样记载:“魏国初建,为大理,迁相国。文帝在东宫,赐繇五熟,为之铭日:‘于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钟,实干心膂。靖恭夙夜,匪逞安处。百寮师师,楷兹度矩。”对钟路等三人在曹魏政权中的作用,曹工作出如下评价:“文帝罢朝,谓左右曰:‘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由此可见,钟繇的名臣形象十分引人注目。
    而一部《三国演义》,由于是雅俗共赏的大众读物,许多人物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很多著名人物已是妇孺皆知。《三国演义》的问世,也同时掩盖了许多历史的真相。《三国演义》中的钟繇,书中只是在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曹阿瞒割须弃袍”中有几句无足轻重的描写:“长安郡守钟繇,飞报曹操;一面引军拒敌,布阵于野。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钟舔出马答话。岱使宝刀一口,与睬交战。不一合,繇大败奔走。岱提刀赶来。马超、韩遂引大军都到,围住长安。”这显然是小说故事编写的结果,与《三国志》的记载出人太大。
    历史上的钟繇(151一230年),不但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显赫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其对中国书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为世人所景仰、崇拜。他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彪炳千古的伟人。各种文献资料表明,三国以前未见楷书,而史传钟繇的作品几乎都是楷书作品。

    【三国·魏】钟繇《宜示表》(局部)
    现在所能见到的《宣示表》只有刻本,一般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幕刻的,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共18行。此帖较钟睬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显示出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道劲而朴茂,书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展现了魏晋楷书走向成熟这一特征。

    唐人张怀灌《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若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张怀灌赞美钟睬的楷书,超过了钟睬自己的老师,那么钟繇其师何许人也?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缓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由此可见,钟舔是蔡文姬的学生,是蔡邕书法的第三代嫡系传人。“真书绝妙,乃过于师”,显然是指他超过了蔡文姬,这大概是个事实。
    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艺术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能在中华书法百花齐放之际,有效地扼住字体擅变的咽喉,汇统百家,穷研精核,锐意创新,遂把楷书打造成一代韵格高古的典范,自己也因之成为千百年来无人匹敌的艺术巨匠。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钟繇书法兼善三体,即八分、楷书和行书。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记载:“钟有三体,一日铭石之书(隶书),最妙者也,二日章程书(楷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行书),相闻者也。”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基本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钟繇,作品流传至今的一般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是指《贺捷表》)(又称《戎路表》)、《宣示表》、《荐季直表》、《调元表》、《力命表》。这些都是钟繇,的小楷作品,但都不是钟vs的真迹,都是摹本翻刻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以王羲之临本翻刻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
    “六帖”指《墓田丙舍帖))(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盾帖》。“六帖”全部都是临摹本。《丙舍帖》、《还示帖》两帖成就较高,也较接近钟体。至于《白骑帖》等四种则经多人辗转临摹,已离钟体太远了。
    “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卒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和《受禅碑》。这些全为刻碑,是否钟睬所作,已无从考证。《乙瑛碑》有宋人张稚圭石刻记云:“后汉钟太尉书”。但此碑立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此时钟繇只有3虚岁,显然是误传。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在钟繇的“五表”、“六帖”、“三碑”中,显然“五表”最具代表性。
    《贺捷表》又名《戎路表》,是钟繇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68岁时所写。当得知蜀将关羽被东吴吕蒙所杀的喜讯后,他向曹操呈上了这份贺捷奏表。《贺捷表》是钟繇较可靠且传世较早的作品。钟睬的小楷书法,以书写自然、风格古朴、章法结字茂密幽深和楷书中尚未脱尽隶意而著称于世。这些明显的特征,在《贺捷表》中都可约略见到。因此,《贺捷表》是最能代表钟繇书法风格面貌的一帖。《宣和书谱》中云:“楷法,今之正书也,钟繇《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宜示表》也是钟繇的小楷作品,是继《贺捷表》之后不久的又一力作。写作背景大体是这样的:东吴杀了蜀将关羽,害怕刘备来进攻,特向曹操称臣求助。在这种情况下来投降,曹操部下对此多有分歧意见,在争持不下有待决断的关键时刻,钟舔明确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接纳东昊的来降,联吴灭蜀,然后一统天下。于是写了这《宣示表》上书垂相曹操,并深得曹丞相的认可。《宣示表》与《贺捷表》一样,被世人所重。王导东渡时,将《宣示表》缝人衣带,携走过江,后来传给王逸少。现在传下来的((宣示表)),是根据王逸少临摹本的唐人临本。从这件临本看,笔画已脱八分古意,字体端庄古雅,笔法质朴浑厚,结体略呈扁形,雍容华贵,自然天成,不愧是钟元常的杰作。梁武帝萧衍对《宣示表》极为推重并赞誉“势巧形密,胜于自运”。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叙述他学《宣示表》时说:“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
    《荐季直表》写于黄初二年(221年)。季直此人的事迹,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均未发现有相关的记载,因此其写作背景就很难考究了。《荐季直表》其结体疏朗,书写率直;布局空灵,整体宽博;“纸墨奇古,笔法深沉”,体势横‘扁,隶意尚存,高古质拙,别具韵味。现存的钟踩小楷作品.正因为其隶意尚存,结体和法度均不如晋唐楷书工整,故其质拙可爱,天真烂漫。这种不成熟的美,天趣盎然,妙不可言。这一风格自明代开始受到推重,乾隆更认为是无上法宝,因此在《三希堂法贴》中以此冠首。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旭、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不同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或钟体之要。总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鉴于钟繇在书法史上所取得地位和成就,后人把他与汉末草书大家—世称“草圣”的张芝,并称为“钟张”。与世人景仰的“书圣”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硬笔书法教程 毛笔字教程 硬笔书法作品 弘一法师书法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