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范 楷体正宗—颜真卿的楷书

2019-06-19 949 0 举报/投诉

大唐风范 楷体正宗—颜真卿的楷书

    提起楷书,人们必称“颜、柳”。颜真卿所创造的“颜体”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在唐代许多著名的楷书大家当中,应该说颜真卿是最富革新精神的一位。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谈及唐代书法,必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气宇轩昂,傲然挺立。楷书至颜,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它真正反映出了大唐王朝的盛世风貌。

      【唐】《颜氏家庙碑》碑额之阴(明拓本):
    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继二王之后书法创新的一座丰碑,其作品数目之巨、艺术造诣之高,列历代书家之冠。自有颜真卿以来,凡书法成为大家者,几乎都以“颜体”为根基,可见其楷书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颜真卿在72岁时书写的《颜氏家庙碑》.是家喻户晓的名作。该石刊于唐建中元年(780年)7月。《颜氏家庙碑》碑额之阴也是颜真卿所书,为明拓本,有方药雨题宇,被人们视为珍本。

    颜真卿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他的楷书宽绰浑厚,气势雄伟,开一代新风。颜真卿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改变了汉字的外表形象—汉字的书写由原来的敬侧险“劲一变而为端庄平正。如果我们对欧阳询及其之前的楷书采用拟人的方法作一比喻的话,那么,欧字是以偏侧、险劲为基本特征的,其结构左紧右松,在字的形象上,给人以侧身像的感觉。楷书演进到颜真卿,他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和胆略,冲破种种传统的束缚和困扰,对楷书的结体、用笔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有意识的组合。于是,楷书字体的外形,在书史上第一次由侧身转变为正面对人。于是,雄伟壮美的烈士形象,顿时盗立在人们的眼前。颜体字的这一艺术特征,始终放射着耀眼的光芒。。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颜体字的出现,不是孤立和偶然的。一方面,进人中唐之后,人们的审美倾向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和游移;另一方面,在新的审美思潮的驱动下,颜真卿不自觉地为新的审美思潮提供着紧随时代步伐的新的艺术式样。于是,颜体字诞生了。所谓审美倾向的变化,是说由初唐唐太宗全力倡导的对王羲之独尊和崇拜,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的弱化,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韩愈更提出了“羲之俗书趁媚姿”的美学理念。这一惊世骇俗的观点在初唐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应该说,这是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和贵族独霸势力的凋落而产生的,也是由于人们审美倾向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现象。但是,我们说颜真卿的字,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那么充分地展露他的个性特征的,与其他事物一样,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应该说,他是在忠实地学习了当时传统的“笔法”之后,紧随时代步伐,合着时代前进的节奏,冲破旧有的束缚,不断探索并及时地总结经验,大胆创造而结出的硕果。

    【唐】《颜勤礼碑》拓片(局部):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书的神道碑。该碑运笔劲健,富于变化藏头则于落笔时隐其锋,护尾则于收笔时回其锋。笔势老辣深稳,结体宽绰舒展.浑厚雄强,端庄伟岸.雍容雄秀。笔画间的呼应起伏信手而出.空间的疏与密、隔与通,随愈布!.各部分间的分合若拙.姿态纤徐,浑厚圆劲.跌宕有致,丰神饱满而生机郁勃,宛若老树绽花.别具风姿。

    全面考察颜真卿楷书形成的过程不难发现,它确实是一步一步逐渐演变完成的。我们先看他的早期代表作《多宝塔感应碑文》那严谨的格调、重法的理念、循规蹈矩的品质、格守传统的手法。从这件作品中也可以体味到什么是对书法持有绝对信念的态度。楷书是字形方正、一点一画一笔不苟的正体字,《多宝塔感应碑文》的运笔过程中速度、节奏相对要慢一些,要求每一点画都要起收有致、到位,是典型的“标准字体”;其中相同笔画也要求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力度较小,不影响速度、节奏的变化。如“点”,基本以“侧”取势,其变体也多是方向上的变化。因此,后来人总把《多宝塔感应碑文》当作楷书人门范本。
    他56岁时写的《郭氏家庙碑》,已经不是《多宝塔》那种整饬的、有些近俗的书体了。此碑是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所立的墓碑。该碑庄重雍容的笔法、刚直劲挺的风格、开张的字体与庄严的场合构成一种默契。此时颜真卿算是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外拓的笔法开始显现,以拙代巧的观念已经形成,颜体字的所谓正面形象已经孕育成熟。到他62岁写《麻姑山仙坛记》时,已经是地道的颜体字的真面目了。这就是颜体字的形成过程。。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颜真卿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座书法史上的丰碑,是民族精神的大孩。“学书当学颜”!这种美誉对于颜真卿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