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王思想笼罩下的南朝士大夫书法观

2019-06-19 834 0 举报/投诉

在崇王思想笼罩下的南朝士大夫书法观

    南朝自刘裕受晋禅建宋,历齐、梁、陈而终,凡一百七十年。
    南朝各代,帝王臣庶多具才华,且嗜书好画,君臣陶醉,蔚然成风。
    宋武帝刘裕、文帝刘义隆、孝武帝刘骏、明帝刘或都擅书法。一般臣庶,如刘穆之、羊欣、谢灵运、范哗等人的书法也为书史所称道。刘宋书法,受献之影响最大。文帝、羊欣都师承于大令。羊欣与虞和有书论传世。
    齐以高帝萧道成最嗜书,曾与王僧虔赌书,谓王曰:“谁为第一?”王答:“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齐以王僧虔书名最著,僧虔亦祖述小王。
    南朝文化,以梁最盛。诸帝重文好艺,帝室中能书者比比,而开此风气的即武帝萧衍。武帝曾与陶宏景论书。《书法正传》及《墨薮》均载有萧衍书论文章。梁论书风气最浓,萧子云有《十二法》,陶弘景与武帝论书书五通,武帝答四通,袁昂有《书评》一卷,庚元威有《论书》一篇行世,庚肩吾有《书品论》。这种盛况,与帝王的嗜好提倡关
系很大。
    较之前朝,陈的书法最弱。唯僧智永所传“永字八法”对后世影响较大。
    南朝书法,全笼罩在二王遗荫之下,四朝名家,都是师承右军父子。羊欣亲受于子敬,时人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项穆《书法雅言》谓:“羊欣思齐大令,举止依样。”王僧虔祖述小王,萧子云则效逸少,智永书则全守逸少家法。南朝名家,几乎全不出二王规模,乃至以二王法为品评标准。齐高帝评张融书:“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张融答云:“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在举世宗王的风气下,这无疑是空谷足音。
    南朝接东晋之后,书法尽承于二王,且各朝帝王,都以王书风范为评论准绳,由此而助成一时风气。在学理方面,南方以儒学为胜,儒雅中和,是一般文士所崇重的仪态。加之,“南方水土和柔,其俗善变”,复因禁碑,笔墨多施之于嫌素,故以流美的行草称世。君臣、士庶书札往来,书法是在上层的文人圈子中传布。唐人窦臬《述书赋》云,得见南朝真迹,计宋二十五人、齐十五人、梁二十一人、陈二十一人,皆为文士,这种情况,与北朝迥然相异。魏、晋遗风,南朝仍尚,一般士大夫“游玩山水,守拙乐静,求志林壑,造次之遇,遂纤雅顾”。虞和是南朝宋泰始年间人,为当世之人,此表署“六年九月中书侍郎臣虞和上”。泰始为宋明帝年号,虞见当时书风,即有“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的论说。虞为会稽人,这正是右军遗韵所存的地方。明帝善行书,于政务之余,耽玩翰墨。虞和《论书表》称:“陛下爱凝睿思,淹留草法,拟效渐妍,赏析弥妙,……机息务闲,从容研玩”。这虽是针对明帝而言,但当时士人的嗜尚,也与此无异。在宋初时,“朝廷秘宝名书,久已盈积”,以书法为玩好,从此肇始。
    王僧虔以《笔意赞》最精妙,他首次明确提出“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这是对书法批评价值观念的一大开拓。这种美感境界的创造,须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妄想”才有可能。重“达情”者,多求神采,艺术之区别于实用,即在于此。
    南朝取士,不必以楷法为标准,故未坠人唐人沼泽。且去钟、王不远,楷法澹古,史称登极。降至李唐,以楷法取士,天下皆鹜横平竖直,神采遂没。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