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育的苏醒

2019-06-19 772 0 举报/投诉

书法教育的苏醒

    伴随着“书法热”而来的突出问题,即是书法教育的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清晰的恶性循环:书法教育的低水平完全应当归咎于理论家与创作家一~一理论家没有为大、中、小各类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出令人信服的教材,而创作家中也缺乏训练有素的书法教育人术目前全国各地书法培训班和书法学校的老师们,实际上大都不具备教育学知识,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教育的落后又导致人才培养的RE乏。于是,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看法十分有限,他们再去当老师,又把这种低水平传授给更下一代的学生们,致使书法理论与创作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妻若晨星。教育与理论、创作之间相反相成的制约关系,在书法领域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我们已经很习惯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了。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拿一本颜体或柳体字帖,叫学生学几年而不能更改,并且谆谆告诫学生:学书法要十年寒窗,不要急于求成、好高鹜远。于是在年复一年的岁月流逝中,每个学生都盲目地,但又是恭敬地对着字帖一笔一画地临幕着。教师的工作则很轻松,他除了作些示范之外,就是在学生的作业上画红圈,最好的可以得双圈,好的也有圈……每个学生都希望多得几个圈,但他们却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字得圈而那个字却没有得。
    没有教学大纲,没有教学计划,没有教学法,传统的书法教育当然只能采用这种师徒授受的私塾方式。几十个学生阅历不同、个性各异,也许还有年龄、性别上的差异,但一本颜体字帖可以“包治百病”。至于教材,不但分不出初级、中级或高级的程度区别,更严重的是还分不出课程性质的差别如创作课、理论课、技法课、临幕课、欣赏课等等。所有的教材(如果可以算是教材的话)都是清一色的技法介绍或经验介绍,写字应该如何如何,但这个如何并没有理论上的依据,完全是凭借个人的有限经验再抄录古书编述而成,若说它是以偏概全,至少不是太苛求吧?
    中国近代的书法教育就一直这样屈从于古代和私塾教育模式不思更改。直到现在也没有太大变化。理论的缺乏思辨性使书法教育处在一个很可悲的水平线上,它几乎不具备丝毫现代教育的迹象。这种局面的另一个表现,则是书法教师概念的含混不清:只要会写书法,在创作上有成果,就理所当然是好的书法教师。书法家可能对教育学科一窍不通,但没有人会因此提出资格上的问题。以书法家充任书法教师的简单化现象,也许是书法教育迟迟未能构建自身独立体格并努力走向现代化的最大原因。
    这几年的“书法热”浪潮已经在教育方面引起反响,雨后春笋般的书法学习班与业余学校,使原有的陈旧书法教育方式面对突如其来的繁荣措手不及,不胜应付。教师们都感叹自己在教学法方面的无能,并为市面上缺少切实可行的书法教学参考书而愤愤不平。1985年召开的中华全国书法教育经验交流大会以及随后成立的“中华书法教育学会”,虽然只是立足于普及而显得起点不高,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个信号,它表明书法教育界希望组织起来,进行即使是初步的教学研究。而作为正规的师范、艺术院校的书法专业设置.特别是浙江美术学院在1979年首次招收书法研究生,1984年再次招收书法本科大学生。中央美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校的相继招收进修生与研究生,则代表了高等院校正规教育的一翼。陆续毕业的学生走上社会,已经在书法界发挥出令人赞叹的作用与影响。
    书法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必然会牵动对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一些有识之士已有过呼吁,应该把过去那种师徒授受式的教学方法改变成为新时代的、有现代教育性格并能纳入艺术教育总体轨道中去的教学法体系。在《书法教育学》专著与《论书法教育学的一些理论问题》论文等一批专业研究成果问世之后,我们应该能看到未来书法教育和教学法在观念上、方法上的某些发展趋向,其中应当包括心理学方面、视觉训练方面的、艺术构成原理方面的训练系统内容。学生们学书法再也不仅仅面对一本静态的字帖,他应该面对立体的、全方位的又有多功能多角度的、经过精心设计的训练程序。每一个ii"练科目应当有独特的针对性,但它同时又必然成为整个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充诸如对线条的敏感度训练,对节奏感与疾徐顿挫的动作体验训练,对间架结构的构成与切割的训练等等,所提出的训练目标、过程与方式、侧重与强调都具有十分丰富的涵义,远非一个简单的红圈所能替代。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针对性地灵活设计这种种训练程序与环节,即使在一堂简单的欣赏课中,也要有能力按自己的教学意识对作品作出鞭辟人里的分析阐述:面对一件王羲之书札,与学生大谈“龙跳天门、虎臣A阁”的古人现成评语,大部分学生必然会瞳目结舌、不知所对,但一堂精辟、准确、生动的欣赏课,却会对学生起到莫大的示范作用。因为学生也有可能用同样的方法去类推其他作品,于是它就有了普遍意义。
 
 

书法教育的苏醒(2)

 
 

    首先是教学具体环节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大纲、教材、师资、教学法等等,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会成为书法界最热门的话题。而作为总的指导思想的教育观念的作用,则更牵涉到一些十分敏感而关键的创作与理论课题一一书法教学如果仅仅满足于写字教育的层次,那肯定是令人失望的。只有当它在写字教育(普及)基础上强调自身作为艺术教育(制高点)的体格,它才有可能较大幅度地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形象.艺术教学需要表现、视觉训练,需要捕捉感觉、诱发灵感、培养创作冲动,这些内容无论其质其量都与私塾授受不可同日而语。观念的支配力量,在书法教育中具有特别重大的价值。是否可以这样说:伴随着书法活动的从过去等同于写字到今后的强化艺术创作性格的进程,书法教育也必然与之同步?创作、研究只有与教育三位一体,携手并进,开创书法历史新纪元的良好愿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特别是在目前和近期的将来,创作与研究都已获得了些许新成果,而教育则处在最落后的尴尬境地,那么未来的书法发展是否当以教育的大踏步迈进作为书坛现代化的最鲜明标志?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