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后墓志书法之式微

2019-06-19 733 0 举报/投诉

    唐后墓志书法之式微
    唐以后墓志之书法不为人所重,究其原委,不外这三方面。    年代晚近易得。藏家总是珍视年代久远的碑刻。清乾隆间在河南恨师掘得晋刘韬墓志,后归武亿。况周颐《蕙风簃随笔》载:“武虚谷得此石于桃园(应为杏园),珍秘特甚。亟仿造一石,应索观及索打本者,真者则什袭而鞭藏于柜。虚谷段后,其犹子疑其宝器也,夜盗之出,竭毕身力几弗及负荷,及启视,石也,则怒而委之河。”《刘韬》志文不多,字亦平平,武亿之所以珍秘如此,是因为“晋碑世不多有,而此志尤喜为余得独不沦毁,。”这是当骨董看了,非为书法也。而唐以后墓志以晚近易得,就不加珍惜,往往旋出旋弃。来源 书法 屋:www.shufawu.com。

图:蕙风簃随笔

    名家墨迹犹存。晋唐遗墨已成凤毛麟角,而宋以来,即便名家如苏黄米蔡,传世墨迹尚多,故下真迹数等的碑刻就不希罕了。叶昌炽有次在北京琉璃厂见到一本宋《曹黼墓志》旧拓本,宛似东坡手笔,且索价不高,因其是宋志,当时未购,后为一前辈购去,始知为仅见孤本,后来时时悔之。宋石中名家所书尚一时不在乎,则无论明清了。    书法平庸少变。叶昌炽搜集了唐墓志三百余通,并品评高下:“至精者百通,又百通逊而居乙,其余皆等之自邻以下,然书虽不工,自有气韵,虽宋元名家之笔未能速到。”唐以后则多工整刻板,平庸少变,千人一面,气韵全失。这应为临池者所不取的最大原因。    以上所述,非独墓志如是,其他宋以来碑刻皆此遭遇。总而言之,墓志为碑刻之大国,书法之渊蔽,爱好和研究书法的同志当留意着力于斯!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