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中期的书法与书学研究

2019-06-19 971 0 举报/投诉

清代前、中期的书法与书学研究

    清帝国统治中华延绵268年,虽然是又一王朝的兴起,但封建制度终究“气数已尽”,快到它的尽头了。清代这268年,政治上日趋腐败,经济上日益衰落,前后期除趋向垂亡的势头、程度上变本加厉外,别的并无区别。然而在书法上,却因多种因素的结合,面对延续了千百年的“尊王崇晋”的学书定则,竟冲出了个“崇尚碑学”的新局面。这使清代前后期的书法观、书法美学思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使数首年来日趋衰弱的书法艺术势头,竟在此时出现了难得的中兴,专家辈出,书论活跃。因此本书决定将清代前后两个时期(碑学兴起前后),分章论述。本章专论嘉庆、道光以前。
    从清朝立国直至嘉庆、道光时期,书法继元明规模,崇晋宗唐,讲求晋唐风规。清初几个皇帝,都爱书法,世祖顺治,专习《黄庭经》、《圣教序》。圣祖康熙,则酷爱董其昌,海内董迹,访搜殆尽,朝廷考试,齐廷供奉,皆以一式,因而士子学董成一时风气。高宗乾隆,更是到处题写,还专造淳化阁以藏《淳化阁帖》,并令摹刻拓印,分赐王公大臣。前一阵,董其昌取代了赵孟倾在学书者心目中的地位,而此时,董其昌也被人厌倦了,于是赵孟倾重又时兴起来。无论是学董学赵,总是帖学内的调剂。人们不满意这种状况,又摆脱不开,苦闷于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况。
    此一时期,被书史家经常提及的书家是很多的。明末清初的王铎,曾与董其昌齐名,字势雄畅,因其降清为人所不齿,书名受到影响。何悼、汪士状都是由赵人晋唐的,笠重光“出人苏、米”,张照“初学香光,后人颜、米”。被康有为称“集帖学之大成”的刘墉,也是“少习香光,壮迁坡老”。王文治“楷法河南,行效《兰亭》、《圣教》”。梁同书“出人颜柳米董,自立一家”。姚R“书精大全”、“书通董玄宰”。钱洋专习鲁公,杨守敬称他“形神皆至”。
    但是真正在艺术上有自己个性特色的,当数傅山、八大、石涛、金农、郑燮等人。他们的艺术特色的产生,与他们的艺术见识、美学思想有联系,我们将在介绍他们的书法美学思想时作专门的分析。
    在理论研究方面,当时同样存在两种状况。一种虽名新著,实则仍以技法经验为主,而且主要重复元、明以来流行的思想观点,缺少艺术上的新见识,也不具备理论思辨的品格。如蒋骥反复强调“学书莫难于临古”,竺重光讲“非工力深者不解其难”,着眼点仍在学取古人。但更有一种思想显然大异于前朝者,他们仅仅把取古人放在创造自我的准备上,主张师古人之意而不重师古人之迹。思想活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明亡以后,一部分具有民族气节的逸民,心怀亡国之恨,或遁人空门(如石涛、朱聋),借书画寄其志;或隐退游说(如傅山),济世救民;或深居简出(如冯班、宋曹),著书立说。政治情绪与艺术思想结合,对时代的厌恨与对流行已久的书风的厌恨结合,形成了他们特有的书法美学思想。其次是元明以来,先是一味崇赵,力求精熟,书法面目日益单调,连深服赵松雪之熟的董其昌,也感沿赵的道路走下去难有新境趣,因而喊出“直欲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提出“书要熟后生”,要求新求变,“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但是传统的学书定势,使他不仅没有变出来,而且他的书法又在帝王的偏好下造成一时的学董风气,这就更激发了人们的逆反心理。另外,随着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兴起,新的文化意识,艺术创作上的主体意识,日益觉醒、增强。过去长期被视为颠扑木破的至理,如今也受到了书家的怀疑。于是在前一类书学著述出现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之迥异的书法美学思想观点、书学论著。
    环视清初时期的书坛思想状况,可以说此一时期的书法观、书法美学思想的论辩是最激烈的,对书法艺术中所包含的哲理,或者说从哲学的高度和深度对书法原理进行系统的思考,也是最充分的。有的论述虽无完整的体系,却是在撞击其时的书法状况中闪耀出的思想火花。     此一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书学思想和论述,有傅山的“四宁四毋”论,有石涛的“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论;冯班于其《吟钝书要》中提出“意就是法”;宋曹于其《书法约言》中,提出既要“升魏晋之室”,又要“无右军习气”。此外,还有许多从不同角度、层次对书法美学现象谈感受和认识的。如梁a提出:书家要立定自己的审美追求,“勿惑俗议”。梁同书分析出古今书法不同,“非人不相及,乃古今不相及也”。在人们大讲“人品即书品”之时,吴德旋提出“不能因人废书”等等,显示出维护传统学书模式和巫欲冲破模式时的明显特征。当然也有一些人一方面在追求新认识,同时又被千丝万缕的传统观念所束缚,显现出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想认识上的种种矛盾。但从总的来说,这是书学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显示了传统书法美学思想大郁闷后大变化前夕的特点。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