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恭绰书法:那知北海有传人

2019-06-19 901 0 举报/投诉

叶恭绰书法:那知北海有传人
    很多年前。我曾买过一本小册子《矩园余墨》。所谓矩园,就是大名鼎鼎的叶恭绰先生晚年之别号也。这本书是他晚年所写的掌故逸闻、书画题识、序跋小品之汇集.薄薄一册大约十万字不到.当时得书后大致翻了翻.心想留待日后慢慢细读便搁下了,不料这一搁则遥遥无期。前些日当我想写叶恭绰书法时,找出此朽意欲“临渴掘井’,书前自题的一行购书日期赫然在目:“一九九七年五月’。不禁哨然叹日:读书稍有懈怠.十年一梦,真白驹过隙耳。

    叶恭绰出身书香世家.祖父叶衍兰(南雪)以金石书画名世,情鉴别,工诗词。叶恭绰的幼年是在祖父京邸米市胡同长大,五岁始诵读四书五经,受祖父熏陶,自小也喜爱书画诗词。少年时即受到清学者文廷式的赏识,文藏书甚卜,据说可听凭少年叶恭绰在其处任意翻检。可能是得益于祖父的交游之故.如当时的前辈名流张冶秋、汪兆请、梁鼎芬、陈散原等,以垂髻年龄的叶恭绰,均能晤渴交往,这实在是非常荣幸而难得的。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我们都知道,叶恭绰在民闰时期是做过大官的。辛亥革命后。他历任民国政府交通总长,广东政府财政部长、铁道部长等职。我们今天国内著名的四所交通大学.当年就是他着手改建成立并出任首任校长的。而在文人朽家中,叶恭绰无疑也是和吴稚晖、于右任诸家一样,虽出人政界文坛,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文人学者、造诣深厚的is法大家。叶恭绰的书法初学颜柳,后取法赵孟颧《胆巴碑》.并参以李北海、褚遂良,上溯二王法书等。他的字尤以楷、行、草见长,笔力雄浑苍劲,线条柔韧挺拔,结体略矮而扁,但敬正相谐.自成一格。对于赵松雪、李北海一路,他非常推崇,他曾自藏有赵氏的《胆巴碑》,并题诗道:    福神玄妙并沉沦,片羽空留径寸珍.    不见鸣波碑版字,那知北海有传人。    因为赵孟mi的《福神观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妙严寺记》和《帝师胆巴碑》并为“赵氏寸楷四大名迹”,而前三帖均流落海外,唯《胆巴碑》藏于叶氏手中。鸥波,即赵松雪。故叶恭绰认为,世人多以松雪书法学右军飘逸甜熟之风,其实不然,只有细细看过他的碑版帖本,始知是全用李北海笔法也。    所以,叶恭绰书法员效《胆巴碑》,但在体势上又汲取了如《李思训碑》、《麓山寺碑》的灵动,以形成自己跌宕多姿、百态纷呈之风。叶恭绰写字非常注重运腕与笔力的关系,他在一本《遐庵谈艺录》的书中就专门有论书法的笔力问题:“写时肘、腕皆悬空,其力必将聚于指、笔、纸三者联系之处.然后成字.其有力系当然的。’又:“运腕之周径愈大,则凝聚于笔端之力愈大.反之则将递而缩小。又执笔时,如手指能将时腕之力通过笔杆而至笔尖,则力必雄厚,否则力必递减……以能动时者力为最大,运腕者次之,运掌者又次之,用指者不足论矣.说明铺毫行笔,须沉着有力,方圆结合.筋力丰足,心手相合,自成锋棱,力’能有魏晋飘逸之风,六朝碑版之意也。”山此可见叶氏运笔之讲究,堆怪启功曾赞其书法为“天骨开张,虽盈寸之字.但有寻丈之势”。    叶恭绰收藏宏富.不说宋元佳堑或是其余文玩,光是法书名帖,其藏品之珍也是闻名中外的,时人称其所藏“不亚于昔之项子京,今之庞莱臣”。比如,现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的晋代王献之《鸭头丸帖》,就曾是叶恭绰的旧藏。此帖有宋高宗宣和绍兴元天历内府收藏印记,并有宋高宗题赞,后流出宫外,历经数朝,代有题跋,辗转至叶恭绰手。某年他因手头不便,遂有偿让于上博。据说,此物让于上博时,因价值连城,实在难以定价。后想到古人曾有“一字千金’之说.《鸭头丸帖》共两行十五个字.于是便以一万五千金姑为代价,此亦书坛一佳话也。

    然而,叶恭绰虽于公事之余,耽于收藏鉴赏,忙于考释题识,但却玩物不丧志,为人品德高尚且有侠义忠胆之风。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和张大千的一段感人故事—    大千有家藏王右军《曹娥碑》名帖,唐人题记w累。有一位名叫江紫哀的索求一观,江紫衰家住沪上孟德兰路(今江阴路),当时有“诗钟博戏社”设此,实际就是赌局,像陈三立、郑孝肯、夏敬观等名流也常在此游戏,大千自然也偶尔出人局中。一次,张大千手气不济,连战连北.赌金输尽,便向江紫窟借款,不料仅数局,又输尽,后屡贷暖负,终无以为偿。江紫哀于是提出干脆用《曹娥碑》帖来抵账吧,无奈之极的大千只得忍痛割爱,先人遗物,从此归了外人。    十年后,在安徽郎溪的大千母亲病重,大千与其兄善仔于榻旁轮流伺奉汤药,一日,母亲忽问起祖传《竹娥碑》何在?多时未见.颇思重睹,以慰病中孤寂。大千闻之惶恐大窘.只好谎称说留于苏州网师园,他日必携来让母亲展观。随后,张大千急找江紫哀欲购回此帖,但江说早将此帖出售,现辗转已不知落于何处。大千更是急如热锅之蚂蚁,不知该如何向母亲交代。!闰到网师园后,恰遇叶恭绰与王秋湄来访,正一筹莫展的大千便详述其事,未想叶恭绰闻言却笑着说:“此帖正在我这里呀!’大千对此巧合,差点喜极而泣,即拉王至屋隅,求其代恳恭绰.并转达三点请求:一、如能割让,愿许以原价为赎;二、如不忍以金银割爱,则以自己所收藏历代书画,不计件数相易。三、如两者皆不可,则乞求暂借两周,经呈送老母观览后,即行璧还。当王将大千意思转达后,叶恭绰慨然说道:“我一生爱好古人名迹,但从不巧取豪夺,玩物不丧志,此帖乃大千祖传遗物,而太夫人又在病笃之中,我愿以原物璧还大千,即以为赠,不取任何报酬!”大千闻之感佩不已,认为叶恭绰如此重义轻财之风采气概,不但今人所无。即便古人,也未之闻也!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叶恭绰为人豪情仗义.其书风也同样豪放旷达。他的行楷书,初看似乎参差而不规整,细读却法度谨严意味蕴藉,草书则率意洒脱,灵动飞扬。这些都和他的深厚学养有关,他饱览天下名帖,识见广博又高远,提起笔来自然有着常人所无法其备的底气。除了书法之外,叶恭绰还擅画竹以及梅兰、松石等.起点、眼界都非常高,曾出版有《叶遐庵先生书画选集》。有意思的是,名满天下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晚年在为该画集作序时,却谦虚地谈起自己在人物画上的成就,最初还是受叶恭绰先生的影响,称其“力劝予弃山水花竹,专精人物.振此颓风。厥后西去流沙,寝馈于莫高、愉林两石室近三年,临摩魏、隋、店、宋壁画儿三百帧,皆先生启之也”。这里,既说明了叶恭绰先生于书画艺术上的不俗眼力,也体现了一代大师惺惺相惜、相辅相成的艺德高风。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