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爱好者考证王羲之与无锡渊源:出生地为洛社

2019-06-19 2,387 0 举报/投诉

  书法爱好者考证王羲之与无锡渊源:出生地为洛社

洛社初中王羲之洗砚池景观。(资料图)

  日前,王羲之传记文学在无锡媒体上刊载,作者范雁青先生爱好书法,对王羲之生平作了一定研究。王羲之的出生地一直存有争议,范雁青引经据典,对书圣的出生地进行了论证。他得出的结论是,王羲之出生于无锡洛社,此论文于去年发表在《书法报》上。现在无锡大运河北端洛社初级中学内依旧遗存王羲之在此居住的遗迹,包括范雁青在内的诸多市民希望,在大运河旅游中纳入王羲之与无锡深厚渊源的文化元素,以此发扬“书圣”书法遗风。

  对王羲之出生地的考证

  近日,范雁青将一篇论文交与记者,他介绍自己是全国兰亭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研究王羲之已多年。他曾翻阅多部历史典籍,以及无锡地方志等,用来论证王羲之与无锡的渊源。王羲之在无锡有两处生活遗迹可考证,一处是崇安寺的王右军洗砚池,传说王羲之在无锡为官时,府邸位于崇安寺,在此挥笔泼墨,留下一个洗砚池。另一处位于洛社,也留下一处洗砚池,传说是其居所在此。“两处地点虽都在无锡市,但在古代交通不发达时期,这两处距离甚远,不大可能两地都设居所来往奔波。”范雁青对此也是一直存有疑虑。

  他在论文中指出,据《晋书》及其他同时代人物列传和帝记志书记载,王羲之父亲王旷世居山东琅琊临沂,西晋晋惠帝时期朝局动荡,为避风头,王旷借考察调查之名过江到了吴地,投奔同姓洛社王氏家族。根据《晋书·志第五·地理下》记载,当时江南一地属晋陵郡,王旷在无锡安顿好家属后,就赴建邺上任。范雁青查阅了文献《晋陵府志》、《无锡县志》及《锡山景物略》等文献,考证洛社曾存有王羲之庄园,至今洗砚池等遗迹都保留了下来。而无锡城中白水荡曾建有右军府邸,现存有涤砚池及古石碑。范雁青根据《晋书·列传第三十五·王导》推断,王羲之父亲王旷卷入西晋“八王之乱”,王羲之便与父亲失去了联系。王羲之出生后曾在洛社生活多年,其母请卫夫人从小教授他书法。他还考证,另外一个对王羲之书法颇有影响的便是其叔父王廙。南朝书法家王僧虔曾在《论书》中评价王廙:“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还在无锡家中学习父亲的《笔论》,书法大有长进。范雁青认为,王羲之在无锡的少年时期,勤学书法,给他的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洛社洗砚池曾被奉为“神池”

  日前,记者来到洛社初级中学,校园中竖有一尊王羲之石像,旁边是一湾池水,池如鹅形,池中另竖有一方仿照绍兴兰亭的鹅池碑刻。曾在洛社初级中学任校长多年的强永刚,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洗砚池的来历。他说,他祖辈就听说了王羲之洗砚池的存在。据说王羲之在洛社时,写字洗砚,把池水都洗成了黑色。池子虽小,但池水从不干涸,解放前洗砚池被当地居民奉为“神池”,家中孩子学写字,必去舀一勺池水洗笔,说是能沾上“书圣”的灵气。强永刚说,洗砚池原址在王羲之寓所,在洗砚池东面曾有观鹅亭,南朝梁太清初年在王羲之别墅原址兴建了开利寺。据传该寺与姑苏寒山寺、常州天宁寺等齐名,成为江南名寺。寺庙毁于战火中,清朝道光年间重修,后又毁于太平天国战火中。在洛社初中看到,至今学校中仍保留道光年间重修开利寺的碑刻。

  强永刚介绍说,1940年当地开明绅士在开利寺原址兴建洛社中学时,曾挖出一些开利寺的文物。另外,原址还挖掘出一个牌坊,只可惜遗失了2根圆柱、2根方柱和一个横梁。现在洗砚池前方的牌坊,有部分是挖掘出的旧物,因柱子遗失使柱子上的楹联变得不完整。2000年,洛社初中60年校庆时,由该校俞志华老师根据遗留的上联内容,将下联补上。从楹联内容来看,上联主要是古人怀念王羲之而题,下联内容巧妙地将王羲之与千禧年、学校相连,此牌坊因此被称为“古今坊”。横梁上则是曾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的题字“王右军洗砚池”。

  据了解,如今洛社洗砚池遗迹已成为省级文保单位,因洛社王羲之观鹅亭原址已不在,洗砚池景点将观鹅亭纳入其中,将池子修成鹅形。受王羲之遗迹熏陶,洛社初中现成为全国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王羲之墨香在这里代代相传。

  无锡文化传承“书圣”遗风

  在锡惠公园的华孝子祠内,一块刻有《袁生帖》的碑帖嵌在墙壁上,吸引游人赏析。园林文史专家金石声告诉记者,《袁生帖》为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拓本,据考证这块碑帖所书内容为王羲之写给友人谢尚的书信,写于353年(东晋永和九年)。《袁生帖》纸本曾在明朝被无锡藏家华夏收得,祠堂内的碑帖就是根据该纸本所刻,“后来这个纸本在民国年间流入日本,收藏在京都藤井有邻馆,成为日本据有的四件王羲之唐摹墨迹之一,被视为国宝”。而在锡惠景区内,与王羲之息息相关的不仅是藏在华孝子祠内的这块碑帖,还有惠山流传的“曲水流觞”文人雅集传统。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曲水流觞是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意思是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贵族、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要即兴赋诗并饮酒。王羲之与友人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成为流传在文人墨客中的风雅之事。

  曲水流觞,恰在惠山的自然景观与文化存留中可观一二。在天下第二泉上方,从若冰洞到二泉下池之间有一个涧道,其中可见刻有“九曲清流”的大石,文字下方落款为南野老人。金石声介绍,南野老人名为华艺三,为清末民初无锡的著名画家。“他热衷于文化活动,当时曾与文人朋友一起在二泉处举办曲水流觞的雅集,无锡的旧报对此曾有过零星记载。”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九曲清流恰恰是惠山的曲水流觞处,文人们在此聚会,借二泉涧道的自然之景,在清溪旁仿王羲之“流觞曲水”,休憩赋诗,承袭古代文人的风雅传统。除了九曲清流,寄畅园的八音涧也是曲水流觞的绝佳处,溪涧引二泉水,利用壁石的高低宽窄,流水潺潺产生音乐之妙,用曲水流觞的手法,巧妙地把音乐融入其中,更添高雅趣味。“寄畅园内有一块石头,刻画的是弯弯曲曲的涧道,也与曲水流觞雅集活动环境不谋而合,虽然今天已经无从考证这些景观印记是否因为曲水流觞的传统而存在,但从中可以看出古时文人们崇尚自然、赋诗作画的高雅文化情趣。”

  “洗砚池遗迹紧临运河岸边,这里是京杭古运河的一部分,可惜的是运河沿岸景观带修复中,没有凸显这一文化元素。”洛社强永刚先生说,倒是有不少本地市民及外地游客慕名来校看遗迹。他认为,现在还有更多市民以及外地游客,不知道“书圣”与无锡的渊源,书圣因《兰亭序》出名,倒是绍兴兰亭遗址和其祖籍临沂故居现在名气远远大于无锡。从公花园、惠山还有洛社的王羲之遗迹可看出,“书圣”与无锡的情缘十分深厚,无锡书法爱好者们希望这段渊源不应被埋没,而应该成为无锡及运河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书圣”的书法瑰宝和精髓不仅在无锡发扬光大,还能乘着运河申遗成功的契机,传播到全国及世界。(晚报记者
巫晓凌 逯恒贞)

相关文章

毛笔字只有书法家才能写,不是书法家就没有资格写?
书法已被中医认定为养生之首,不同书体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河北工会系统开展“送万福 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
江南百景图中,上海书法家们开笔贺岁
“送万福、进万家”书法公益活动走进中国载人航天
永春县举行“百名书法家千福送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