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题跋之风与南宋书法题跋

2019-06-19 1,164 0 举报/投诉

宋人题跋之风与南宋书法题跋

        南宋书法题跋,虽然不像专门的书学论著那样具有理论的系统性,但作为具有时代样式的艺术品评之作,以其参与人数之众、涉及范围之广、品题形式之自由、流传数量之庞大,又显然是考察南宋书法理论时绝对不能忽视的,甚至需要专出章节加以讨论。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从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立场上看,书画跋尾之风气,可以上溯到南北朝、隋唐时代,比如晚唐张彦远(主要活动于公元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历代名画记》卷三,首出《叙自古跋尾押署》,揭示了“前代御府,自晋、宋至周、隋,收聚图书,皆未行印记,但备列当时鉴识艺人押署”的时代特征,并随后罗列出了一系列典型的隋、唐内府跋尾押署样式。如果说《历代名画记》卷三所列者,尚是宰臣与鉴识艺人纯粹的联名跋尾押署而已,那么同样出自张彦远所辑的《法书要录》卷三《褚遂良<拓本乐毅论>记》一文,就具备了书法题跋的所有要素,不光有押署,而且涉及真伪鉴定意见与书法优劣之品评,无疑是一则典型的法书题跋。可惜这样的文例在宋以前并不多见,而且上述二则均出内臣之手。比较例外的是,传世绢本《曹娥诔辞卷》,碑文后不仅抄录了传为东汉蔡邕所题的八字,又有抄写题为东晋升平二年(358)的跋记一则,本幅四周的空白处,更有南朝萧梁时代内府鉴书人满赛、怀充、僧权的题名,以及唐代大历、元和、会昌、开成年间书法家释怀素、诗文家韩愈等人的十余则题跋(观款)。而这些题名与观款,多被近世书画鉴定家认同。

         两宋题跋勃兴,成为关注学术、品评文学、鉴赏书画的重要表达样式。但在北宋前期,题跋之作尚不普遍,故当时作家的别集中题跋鲜见。欧阳修(1107-1172)被看作是“大量写作题跋文的始作俑者”,更有专为自编金石学著作《集古录》而出的《集古录跋尾》(又名《六一题跋》)十卷四百余条,“开学术类题跋之先河,并奠定了宋代题跋文的基础”。其后,一代文坛英豪,无不倾心题跋之作,其中苏轼、黄庭坚二人贡献最大,成就最高,以才情与理趣相结合,名篇迭出,大大拓展了题跋的境界与影响。而苏、黄二人不仅是诗文巨子,也是书坛领军,他们各自数百篇之多的题跋文中,专论书画者不在少数,尤其他们的题跋书法传世颇多,后世既赏其文采,又品其书艺。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宋人题跋作为一类文体编入总集,是南渡以后的事。南宋吕祖谦(1137-1181)编《宋文鉴》时始专立“题跋”一门,专录北宋名家二十二人凡四十六篇成两卷,但专为金石书画而出者不足三分之一。可见南宋人重视题跋的程度,但其关注点也不在艺术一门。

         南渡之后的宋人题跋,从数量上来说绝对超过北宋。据有关学者统计,今存于宋人别集中题跋文的总数不少于六千首(篇),而南宋人的题跋至少约在四千种左右。兹以明人毛晋( 1599-1659)《津逮秘书》丛书为例,其大规模辑刊宋人题跋收录其中,自欧阳修至刘克庄凡二十家七十六卷。其中南宋人有朱熹、洪迈、陈傅良、周必大、陆游、叶通、真德秀、魏了翁、刘克庄等九家,加上南渡后尚在世的释德洪,人数已占一半。再加上南宋时已经单独刊行的董逌《广川书跋》、《广川画跋》,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隶续》等,可见南宋题跋之作蔚为大观。由于参与人员的普遍化,南宋题跋发展迅猛,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形式与内容也更见丰富。即使就后世影响而论,赵明诚《金石录》和洪适《隶释》、《隶续》的学术性,董逌《广川书跋》、《广川画跋》的专业性,朱熹《晦庵题跋》、魏了翁《鹤山题跋》的哲理性以及陆游《放翁题跋》、周必大《益公题跋》、楼钥《攻魄题跋》、刘克庄《后村题跋》的词采与情采等,比之前贤,自当不为逊色。其余如王十朋、汪应辰、韩元吉、尤袤、范成大、杨万里、王淮、张孝祥、张栻、谢克家、胡安国、陈亮、姜夔、李心传、岳珂、赵孟坚、潜说友、黄震等辈,也各有所擅。上述南宋诸家,均有针对书法而作的题跋传世,其中蔚为大观者,后世多有专辑之集刊。

         更令人感到庆幸的是,与“靖康之乱”造成北宋题跋书迹大量散亡,而少数多依文集之刊而得流传的局面不同,南宋人的题跋书迹很多得以传世。尽管流传下来的也可能是十不一二,但目前还见诸传世法书名画之后的墨迹,见诸法帖之刻和拓本流传的书迹,不仅是珍贵的书法遗存,而且还多有某些诗文家别集之外的重要佚篇。有的已经为近世学者辑佚收录了,而另有一些因为长期密不流传的原因,还没有得到重视。兹以范成大为例,因为《石湖文集》的不传,其有关题跋也就散佚无闻,孔凡礼辑《范成大佚著辑存》时,根据历代书画著作典籍,共辑得“跋”类完整者凡九篇,另有残篇二十一则。然而,据笔者初步考察,完整者凡九篇中至少有五种还有书迹传世,这些书迹又恰可校正著录文字的若干之误,而被黄震(1213-1281)《黄氏日抄》称为范成大跋中“有韵”且“长而佳”的《西塞渔社图卷跋》,孔氏因为未见传世书迹,遂于《范成大佚著辑存》存其篇目而失辑其文。

         针对南宋人传世书迹作出考察时,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文化现象,即当时文人在他们的活动圈子里,常常会就某一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而这种探讨的氛围似乎远比我们今天来得自由与融洽。他们当时的探讨既有学术层面的,也有情感层面的;不是清谈即可了事,而且往往大家动手,你题我跋。当然,囿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很多时候,这样的题跋是通过多方介绍、多方传递来完成的,有时甚至需要数年才能“共同完成”一件盛事。比如,传世《西塞渔社图卷》后,依次接有(现次序已乱)范成大跋(1185)、洪迈跋(1188)、周必大跋(1190)、王蔺跋(1191)、赵雄跋(1190)、阎苍舒跋(1191)、尤袤(1191)和翁埜跋(1275),前七家相互之间就有交游,另外据文献记载在范成大之前本有吴仁杰跋(现已佚)。再比如,传世著名的《睢阳五老图卷》,现存南宋诸跋,自绍兴五年乙卯(1125)的蒋璨至庆元三年丁已(1197)的何异,凡十七题,其中包括了钱端礼、范成大、杨万里、洪迈、洪适、余端礼等名家;而据文献著录,当年的南宋名家题跋中还包括胡安国、朱熹、吕祖谦等数人。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一些传世书法作品中。比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传世法书名迹唐怀素狂草《自叙帖》,上有南宋人蒋璨、曾纡、宋景晋、赵令畤、苏迟、富直柔等六家题跋。又比如,现藏南京博物院的《唐范隋告身卷》,绍兴三年(1133)范正国装褙十世祖所受唐懿宗告身于广州官舍,并正书作跋,此后,汪伯彦、章杰、王安中、吴升之、刘昉、宋瀚(石翁)、程敦厚、马居中、周聿、赵奇、许忻、曾幾、吕稽中、吕坚中、刘岑、赵戬、吴曾、谭惟炎,直至嘉定九年(1216)任希夷,南宋人二十家应邀作跋。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针对金石书画所进行的探讨,就是南宋人最核心的艺术与学术活动之一。就历代金石碑帖、法书名迹等作出的载录、考订、议论,是南宋书法题跋中的学术之品。另一方面,南宋人追随本身就是散文大家的苏(轼)、黄(庭坚)之文风,在有关书法题跋中品书评人,抒怀遣兴,纪游状物,同样表达出了自己的书法艺术基本审美观。因此,南宋文人的书法题跋,是南宋书法理论的重要表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准确理解南宋文人书法精神,把握南宋时代书法观念最直接的窗口。

 

相关文章

赵壹·非草书-历代书法理论
崔瑗·草书势-历代书法理论
许慎·说文解字序-历代书法理论
蔡邕·篆势、笔论、九势-历代书法理论
钟繇·用笔法-历代书法理论
卫铄·笔阵图-历代书法理论

发布评论